1、 运运 输输 工工 程程 课课 程程 设设 计计 题题 目目 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 院院 (部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专专 业业 物流工程物流工程 班班 级级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学 号号 1 摘 要 近年来,城市劳动要素的流动性逐渐增强,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决定了公交需求的重 要性。公交站点作为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 通服务的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公交站点的优化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 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城 市公交站距及站址优化设置的
2、研究比较少,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 本文从乘客角度出发,以确定最优站距、选择合理站址为目标,在社会总成本最低 的约束下,通过对现有乘客出行模式的分析,结合街道长度、公交线网密度及最佳平均 站距等因素, 对乘客出行成本进行量化, 从宏观上针对整片区域建立最优平均站距模型, 最后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从理论上为改进现实状况提供依据。 关键字:街道长度,公交线网密度,平均站距 2 目 录 1 绪论. 1 2 城市公交的线路网规划 2 2.1 基本概念 2 2.2 线路网的主要形式 2 2.3 公共交通线路网布局的原则. 3 2.4 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布局. 3 2.4.1 线路网密度
3、3 2.4.2 运营线路长度 3 2.4.3 站距 3 2.5 涉及线路网布局有关技术指标 4 2.5.1 线路总长度 4 2.5.2 运营线路网长度 4 2.5.3 线路重复系数 4 3 公交站距的设计与计算 5 3.1 影响整个系统通行能力的公交站点设计要素 5 3.2 城市公交车平均站距的确定. 5 3.2.1 公交车停靠站的最优平均站距模型 5 3.2.2 实证分析 7 4 城市公交发展对策 9 4.1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道路交通容量 9 4.2 制定并动态管理城市交通规划 9 4.3 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9 4.4 提高城市交通用地利用率 10 4.5 优先发展公
4、共交通 10 5 总结 11 6 设计体会及今后改进意见. 12 参考文献 13 3 1 1 绪论 公交站点虽然只占城市道路中很短的一段, 却是公交和道路包括交叉口通行 能力的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站点的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站 点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公交站点间距过长或过短,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位 置选择不合理,路段公交停靠站类型选择不合理等,导致公交车辆和其它非公交 车辆相互干扰严重,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使得公交停靠站停靠延误增大。造成这 些现象的原因除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之外,站点优化设计不足是十分重要 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方面。 公交站点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
5、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 通服务的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由于公交站点的建设与设计涉及到 道路以外的用地、 道路条件、 站点与站点之间以及其它交通方式站点之间的关系、 站点内的布局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仅仅有宏观规划层面的站点数、站场选址、 用地规模技术标准等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微观层次上提高公交站点的设计水平, 为交通管理的高效实施创造条件。 2 2 城市公交的线路网规划 2.1 基本概念 城市公交客运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路网规划在客流预 测的基础上, 确定公交线路网络布局、 运行车辆数、 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 使公交客运能力满足客流高峰的需要。 公交线网:城市客
6、运线路和站场设施组成的系统,称为公交线网。 线路网: 是指一个城市内所有共公交线路构成的网络。线路的首末站、具 体走向、 中途设站和线路之间的相互衔接, 是构成公共交通线路网的 “四大要素” 。 2.2 线路网的主要形式 (1)直径形线路网 这种布局一般是由若干条直径形成线路相交叉, 并把城市外围与城市中心连 起来组成的线路网。 特点:从城市的一段穿过市中心到达另一端。 适用于:道路网呈棋盘状的大、中、小城市。 (2)放射形线路网 这种布局一般是由若干条放射线为主组成的线路网。 特点:线路一端集中于市中心附近,另一端则根据市道路网状况向四面八方 放射分布。 适用于:中小城市。 (3)环形线路网 即在城市环形道路上确定的线路,可起到从城市的外围沟通交通的作用。 特点:可以减少车辆在市中心街道上的通行次数,缓解市区道路交通拥挤。 适用于:大城市。 (4)方格对角线形线路网 是以纵横交错的直线路网与棋盘形城市中心的对角线型线路网组成。 多见于历史遗留下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