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蒸发器课程设计蒸发器课程设计 第一章 设计方案的确定. 3 1.1 蒸发器的类型与选择 3 1.2 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 1 1.2.1 加热蒸汽压强的确定. 1 1.2.2 冷凝器操作压强的确定. 2 第二章 蒸发工艺的设计计算. 2 2.1 蒸发器的设计步骤 2 2.2 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的估算 2 2.3 溶液沸点和有效温度差的确定. 3 2.3.1 各效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 4 2.3.2 由于蒸发器中溶液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4 2.3.3 由流动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5 2.3.4 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 . 6 2.4 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
2、蒸发水量的初步计算. 6 2.5 估算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7 2.6 温差的重新分配与试差计算. 8 2.6.1 重新分配各效的有效温度差 . 8 2.6.2 重复上述计算步骤 . 9 第三章 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工艺尺寸的设计 14 3.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束的初步估计 . 14 3.1.1 循环管直径的选择 14 3.1.2 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 15 3.1.3 分离室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16 3.2 接管尺寸的确定 15 3.2.1 溶液的进出口管 15 3.2.2 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接管 15 3.2.3 冷凝水出口 16 第四章 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的设计 17 4.1 气液分离器
3、 . 17 4.2 蒸汽冷凝器主要类型 17 4.3 蒸汽冷凝器的设计与选用 19 4.3.1 工作水量的计算 19 4.3.2 喷射器结构尺寸的计算 19 4.3.3 射流长度的决定 22 第五章 设计结果一览表 22 结束语.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主要参考文献.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设计方案的确定 蒸发是用加热的方法, 在沸腾的状态下使溶液中具有挥发性的溶剂部分汽化 的单元操作。蒸发操作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制药、食品等许多工业中。 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主要指蒸发器加热蒸汽的压强(或温度) ,冷凝器的操 作压强(或温度)的确定,正确选择蒸发的操作
4、条件,对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能 耗极为重要。 1.1 蒸发器的类型与选择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新型蒸发设备不断出现。在工业中常用的间接加热 蒸发器分别为循环型和单程型两大类。循环型的蒸发器中有中央循环管式、悬框 式、外加热式、列文式及强制循环管等,单程型的蒸发器有升膜式、降膜式、升 -降膜式等。本设计选择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因为循环型蒸发器中的中央循环 管式又称标准式蒸发器,在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结构和原理:其下部的加热室 由垂直管束组成, 中间由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 当管内液体被加热沸腾时, 中央循环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大; 而其余加热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 度较小。在密度差的作用
5、下,溶液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加热管上升,做自然 循环流动。溶液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强化了蒸发过程。 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操作可靠,传热效果好。但溶液的循环速度低,传热 温差小,影响了传热。在中央循环管内安装一旋浆式搅拌器即构成强制循环蒸发 器,可是液体的循环速度提高 23 倍。 1.2 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 1.2.1 加热蒸汽压强的确定 蒸发是一个消耗大量加热蒸汽而又产生大量二次蒸汽的过程。从节能观点出 发,应充分利用二次蒸汽作为其它加热用的热源,即要求蒸发装置能够提供温度 较高的二次蒸汽。这样既可以减少锅炉产生蒸汽的消耗量,又可以减少末效进入 冷凝器的二次蒸汽量,提高了蒸汽利
6、用率。因此,能够采用较高温度的饱和蒸汽 作为加热蒸汽是有利的 ,但是通常所用饱和蒸汽温度不超过 180 ,超过时相 应的压强就很高,这将增加加热的设备费和操作费。 根据以上论述选加热蒸汽压强为 600 kPa。 1.2.2 冷凝器操作压强的确定 若一效采用较高压强的加热蒸汽,则末效可采用常压或加压蒸发,此时末效 产生的二次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全部利用。而且各效操作温度高时,溶液 黏度低,传热好。若一效加热蒸汽压强低,末效采用真空操作。此时各效产生的 二次蒸汽温度低,进入冷凝器需要消耗大量冷却水,而且溶液黏度大,传热差。 根据以上论述选冷凝器的压强为 30kPa。 第二章 蒸发工艺的设计计算 多效蒸发工艺计算的主要依据是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传热速率方程。计算 的主要项目有:加热蒸汽(生蒸汽)的消耗量,各效溶剂蒸发量,以及各效的传 热面积。计算的已知参数有:料液的流量、温度和浓度,最终完成液的浓度,加 热蒸汽的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等。 2.1 蒸发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