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乡村景观园林中国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内容及发展的研究内容及发展现状分析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 乡村景观受到前所未 有的冲击,乡村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调查分析与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 当前中国乡村景观的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发展动态。 关键词:乡村景观;景观规划;发展现状 引言 21 世纪是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广大乡 村地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面积的农田被改造, 建筑一味地推倒重来, 生物和文化多样性减少1。与此同时,乡村景观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乡村景观不 再具有乡村特色,对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产生了负面
2、影响:乡村景观的整 体协调性遭到极大的破坏, 使乡村景观功能退化甚至完全丧失2。面对这种形 势, 如何保护和突出乡村景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性,以及促进乡村景观的完 整性, 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1 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 (Rural Landscape and Garden)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 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 单单从字面上看, 它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乡村”而没用“农村”一 词,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如今 在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一部分并不一定
3、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 农事活动,因此,用“农村”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模糊性9。 “ 乡村” 相 对于城市化地区而言,属于一种地域概念,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 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 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 “景观园林”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和“园林”两个方面。对于“ 景观” , 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阐述扼要地讲,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 人类聚居环境, 并且与社会、 文化、 习俗、 人类精神、 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 1990 , 1996, 1999)。对于“园林” ,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 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
4、定义(张家骥 1991),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下了定 义: “ 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 以花木、 水石、 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 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 因此, 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 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3。 2 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 文明而出现,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 向现代5。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 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
5、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 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从历史的演变着眼, 就乡村景观园林 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 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 这是极为片面的8。 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 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 它也是 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 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 的影响,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从中汲取营养 (刘天华 199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
6、说,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 起 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 丰富。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动态 一般认为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研究较早的主 要是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荷兰、捷克、英国等,几十年来其规划理论与方法 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对世界农业发展与乡村景观规划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 用10。 (1)德国 德国的土地整理有上百年的历史。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德国制定并实施了 土地整理法 ,不仅使土地得以规整,扩大了农场规模,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 率,而且明确了乡村村镇规划,规划自然保护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11。这对乡村景观规划及自然维护具有积极的意义。1935 年,德国颁布了自然 保护法 ,计划保护有价值的景观因素和地段,但是当时还尚未提出以区域、城 市的尺度对环境进行全面保护的构想。1960 年左右,当时的联邦德国开始编制 第一个景观规划,重点放在解决城市及区域的环境问题上,建立旨在保护土壤、 水源、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