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文 献献 翻翻 译译 文献出处文献出处: :Songlan Peng Kathryn Bewley, “Adaptability to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an emerging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Chinas IFRS convergence”, Accounting, Auditing 巴特等人,1995 年,1996 年,泰迪,2006 年;国际会计准则,2006 年 b 版;Cherry,2009 年;莫索,2009) 。然而,支持这种接受的理论基础假设 FV A 将实施在运 作良好的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环境(如球,200
2、6 年;彭曼,2007;Barlev 和哈达德,2007) 支持此接受使用数据,而大多数的经验证据从发达经济体(如丹伯特和里斯,2008 年;牛, 徐,2009 年,所以和史密斯,2009 年) 。有对新兴经济体是否能够适应 FVA 的一点证据和 深入的讨论。这项研究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全球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自 2001 年令人印 象深刻的进步建立已经取得了自2001年以来就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地区的会计准则 趋同一直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主要目标之一。 然而, 更多的批评之声已提出近期 (Ball, 2006 年;霍尔索森,2009)关于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是否真的
3、可能。 由于 FVA 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本要素,是要询问是否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国家标准和实 践已经融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 目前在这方面缺乏研究, 这项研究 的目的是提供证据与此相关的问题。 这项研究的研究设计是一个案例研究的方法, 利用中国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已经试图收敛其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情况。 中国的经验是有几 个原因特别感兴趣的。首先,中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 2006 年 2 月发布了其最新的一般 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版本,即从 1 月 1 日,2007 年生效的中国新会计准则在本文中以 下简称“2007GAAP” 。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早期版本中,2
4、007GAAP 是第一个拥有实质性趋 同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B,2006 年;泰迪,2006 年) ,并在其中 FV A 被广泛使用的第 一个(李,2006 年) 。实质性趋同,是中国的财政部官员的定义,是指识别,计量和报告的 原则是一样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与生产企业的财务报表相同的结果应用无论是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或 2007GAAP 的意图(李,2006) 。这个定义意味着,中国的标准制定者的目标趋同 于这两个标准和实践。有趣的是,公允价值不能被认为是确定的财政部(MOF)的两个主 要分歧之一,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标准已经大幅收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李,2006 年; 丁和苏,200
5、8 年) 。这是否是真正的情况是否标准,即使大幅收敛,已实施有效的做法是理 所当然的不可取的。 这些都是需要凭经验检查的问题。 这项研究挑战标志着由 “实质性趋同” 财政部经审慎评估有关中国是否 FVA 收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这两个标准和实践经验证 据的消息。 其次,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已在全球越来越大的影响。其结果是,以何种方式 这个经济通过并实施 FVA 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一种实用的担忧以及对会计学术界和实务 界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 尽管中国是一个独特的背景的国际, 同时有一党专制的政治制度, 集中控制的经济,商业企业的广泛公有制,也与其他新兴经济体有许多特点。其中包括一个
6、愿望,即吸引外资,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建立一个可信的会计专业,以降低准备多套财务报 告的成本,并促进必要的基础设施,以支持有效的资本市场。像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国正在 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响应来自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和金融机构的外部压力而 产生的内部压力。 新兴经济体预计, 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会对它们 的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引进。中国的这项研究可以洞察 FVA 采纳和 实施,同时也是相关的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动态。追究其研究目标,研究组织,以解决以下两 个相互关联的研究问题: 问题一 (适应) : 怎么一直在中国采取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允价值的要求?具体而言, 在多大程度上中国的 2007GAAP 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允价值会计标准;和 2007GAAP 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FV A 之间观察到任何差异,是什么原因,这些差异和可他们在不久的 将来被克服? 问题二(执行) :怎么也得在 2007GAAP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允价值的要求已在中国实 施的?具体来说,什么是执行的程度;什么是实现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什么是实施至今 的成效?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