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 据 结 构 课 程 设 计 设计题目: 顺序表的基本实现和存储结构 2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专科) 课题名称 顺序表基本实现和存储结构 院 系 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10 计应 1 班 成员姓名 成员学号 承担的任务 成 绩 课题设计 目的与 设计意义 1、课题设计目的: 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 具备初步的独 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 系统设计、 程 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 开发, 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 风。
2、2、课题设计意义: 锻炼我们的编码能力, 真正理解数据结构的编码思 想,并且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成员间的配合,提高程 3 序编写能力。 在信息传递时, 希望长度能尽可能短, 即采用最短 码。 顺序的应用, 就是采用这种有效的数据压缩技术可 以节省数据文件的存储空间和计算机网络的传送时间。 4 目目 录录 一.目的 5 1、设计目的: . 5 2、试验目的: . 6 二.实验环境. 7 三.实验学时. 7 四.实验内容. 7 五.需求分析. 7 六.概述 8 1、顺序表的概述: 8 2、.初始化操作: . 8 3、.求长度操作: . 9 4、.判空操作: 9 5、.清空操作: 10 6、取元素操
3、作: 10 7、按值查找操作: 11 8、插入操作: . 11 9、删除操作: . 12 七、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13 八、程序测试结果 . 18 九、顺序表的优点和缺点. 19 1、顺序表的优点: 20 2、顺序表的缺点: 20 十、总结 . 20 5 一一.目的目的 1、设计目的: 数据结构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以及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因此,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逻辑结 构;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对数据的操作 (或算法) 。通常,算法的设计 取决于数据的逻辑结构,算法的实现取决于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数据 结构是信息的一种组织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它
4、通常与 一组算法的集合相对应,通过这组算法集合可以对数据结构中的数据进 行某种操作。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己成为当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技术。我们 时刻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比如人们在外出工作时找最短路径,在银行查 询存款、通过互联网查新闻、以及远程教育报名等,所有这些都在与数 据发生关系。实际上,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经过抽象以后,就可以成为计 算机上所处理的数据。 数据结构课程主要是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所出现的计 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学科。数据结构是介于数 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 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
5、的重要基 础,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 学习数据结构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所涉及的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 6 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 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 目的: (1)、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 和设计能力; (2)、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 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3)、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4)、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 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2、
6、试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顺序表和链表基本算法的实现; (3)、掌握利用线性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技巧; (4)、按照实验题目要求独立正确地完成实验内容(编写、调试算法 程序,提交程序清单及及相关实验数据与运行结果); (5)、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二二.实验环境实验环境 计算机、C 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三三.实验学时实验学时 10 学时,必做实验。 四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1、实现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类型为 结构体,成 员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若干课程的成绩(int 型),按照顺序存储结 构实现如下算法: (1)、创建任意线性表,长度限定在 100 个学生信息之内; (2)、打印(遍历)该线性表(依次打印出表中元素值); (3)、在线性表中查找第 i个元素,并返回其值; (4)、在线性表中第 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已知元素; (5)、在线性表中删除第 i个元素; 五五.需求分析需求分析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把线性表中所有数据元素,按照其逻辑顺 序一次存储到计算机存储器中从指定位置开始的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