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第一节 实习目的3 第二节 实习意义4 第三节 选取嵩山作为实习地点的原因4 第四节 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4 第五节 实习路线及内容5 第二章第二章 嵩山地区的地理概况嵩山地区的地理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6 第二节 人文地理6 -2 第三章第三章 嵩山地区地质特征嵩山地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7 第二节 地层7 第三节 构造8 第四节 岩石11 第五节 矿产资源16 第六节 地质发展历史17 第四章第四章 嵩山地区的典型地貌嵩山地区的典型地貌 第一节 构造地貌19 第二节 流水地貌20 第三
2、节 黄土地貌22 第五章第五章 总结23 -3 第一章 引言 地理科学专业开设两门必修课地质学基础 、 地貌学源自自然, 与自然联系紧密,而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理所应当回归自然,以 此加深对该课程的了解,对该专业的认识。为了让我们将理论和实践 相结合,我们在学院的安排下,由老师带队深入自然,来到世界地质 公园嵩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 本次实习时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 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 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 在实习中, 观察分析褶皱、 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 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
3、治学思想。 而对于个人成长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特有的历练。不仅是学识上的 锻炼,更是对个人自我素质的锻炼。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我 对地质和自然地理的认识,更是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这次 实习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美好的记忆,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第一节第一节 实习目的实习目的 1.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将其与实践相结合,使课本上的 知识活学活用。 2.通过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加深对地质地貌的了解,激发对其研究学习 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印象。 3.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及运用课本知识观察地质地貌和分析实际中产生的种种 问题。 4.掌握一些必备仪器的使用方法,例如地质锤
4、、罗盘、放大镜。 5.实习过程中老师采用分组合作形式进行每一次的实践课程, 可以培养团队合 作精神,同时使同学之间加深联系,互相了解,增进感情。 -4 第二节第二节 实习意义实习意义 通过在野外实习,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了解在野外实践的基本 步骤,运用课堂老师所教授的只是贯彻嵩山的地质地貌,练习采集岩石标本。从 呆板一成不变的课堂,走入千姿百态的自然界去实地考察,这是比课堂与教学更 为复生动的教学方式,它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中岩石标本的采集、地貌地质的观察研究等等这些内容使 在课堂上是无法涉及和实践的,这些知识只有通过野外实习来学习
5、,因此野外实 习又是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补充。 野外实习环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野外工作量大,时常还要忍受饥饿,跋山 涉水,顶酷暑冒暴雨,这种艰苦的环境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第三节第三节 选取嵩山作为实习地点的原因选取嵩山作为实习地点的原因 嵩山地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各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岩性 复杂多样,地层之间既有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是 实习地层和岩性的理想地区。嵩山山脊两侧山坡陡峻,平均坡度在 30以上, 近于直立的陡崖随处可见,其中九朵莲花山和三皇寨的许多山峰崖壁直落谷底, 故有“嵩山天下峻”之称。所以采用嵩山作为
6、野外实习的地点,既可以展示地质 构造,又可以进行地貌研究,实属最佳之选。 第四节第四节 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 嵩山地区属伏牛山系,以少室山、嵩山(太室山) ,五指岭为主体,东西横卧, 雄峙中原, 海拔最低为 350 米, 最高处为少室山顶峰 1512 米, 主峰峻极峰 1491.73 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市县。嵩山地区古代文化积淀甚 厚,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介绍,各类文物古迹共 956 处。其中,有 13 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 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99 处属于县(市) 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规模位于全国县级市之首。 嵩山先后经历了“嵩 阳运动” 、 “中岳运动” 、 “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