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实习报告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11 测绘工程 1 班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2014 年 1 月 9 日 1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 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 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手工解算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平面控制网和一个高程控制网, 并 用计算机进行检核计算,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进度安排三
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进度安排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精度 评定、计算平差值等用手工计算,并组成法方程用计算机解算,进行 检核。 第一天:平面控制网解算 第二天:高程控制网解算 第三天:计算机检核计算 第四天:计算机检核计算 第五天:编写报告 四、参考资料四、参考资料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 测绘编程基础 ,测绘出版社 2 五、数据准备五、数据准备 平面控制网解算数据平面控制网解算数据 1.控制网基本信息 全网总点数:6 已知点点数:2 待定点点数:4 概略坐标点数:0 未设站点数:0 评定精度个数:4 固定方位个数:0 固定边条数:0 方向观
3、测个数:14 边长观测条数:3 设计精度个数:0 多余观测数:3 验前中误差:1.20 固定误差(cm):1.20 比例误差 ppm:0.00 2.已知点坐标 序号 点名 X 坐标 Y 坐标 1 煤沟(二等) 4121088.5000 359894.0000 3 2 石龙崖(二等) 4127990.1000 355874.6000 3.方向观测值 序号 点名 点名 方向观测值 1 煤沟(二等) 石龙崖(二等) 0.0000000 2 煤沟(二等) 大西岭 72.1028400 3 石龙崖(二等) 河西 0.0000000 4 石龙崖(二等) 煤沟(二等) 66.2728900 5 河西 红土巷
4、 0.0000000 6 河西 大西岭 85.1337400 7 河西 石龙崖(二等) 217.3712600 8 红土巷 小叶山 0.0000000 9 红土巷 河西 79.0948700 10 小叶山 大西岭 0.0000000 11 小叶山 红土巷 72.2456400 12 大西岭 煤沟(二等) 0.0000000 13 大西岭 河西 88.5829500 14 大西岭 小叶山 212.1003600 4.边长观测值 序号 点名 点名 边长观测值 1 河西 红土巷 4451.4170 2 红土巷 小叶山 5669.2690 3 石龙崖(二等) 河西 5564.5920 4 5.评定精度
5、点或端点的点名 序号 点 名 点 名 1 河西 红土巷 2 红土巷 小叶山 高程控制网解算数据高程控制网解算数据 1.控制网基本信息 全网总点数:6 已知点点数: 2 待定点点数: 4 概略高程点数:0 多余观测数: 5 评定精度个数:3 高差观测个数:9 网形类别:三角高程网 2.已知点高程 序号 点名 高程 1 煤沟(四等) 748.7130 2 石龙崖(四等) 720.1230 3.高差观测值 序号 点名 点名 观测高差(m) 定权元素 1 大西岭 煤沟(四等) -5.8890 3.60 2 大西岭 小叶山 1.9330 4.20 3 河西 大西岭 15.5730 5.80 4 河西 小
6、叶山 17.4850 6.30 5 红土巷 河西 10.8950 4.60 6 红土巷 煤沟(四等) 20.5740 3.70 7 煤沟(四等) 河西 -9.6820 5.20 5 8 石龙崖(四等) 河西 18.9170 2.40 9 石龙崖(四等) 红土巷 8.0100 2.80 4.评定精度点或端点的点名 序号 点名 点名 1 大西岭 河西 2 石龙崖(四等) 河西 六、平面控制网解算六、平面控制网解算 (一)手工解算(利用(一)手工解算(利用 excel 表格计算)表格计算) 1、利用已知条件用间接平差进行计算, 将图中点位标记如下图所示: A C D B E F 6 2、根据已知条件,采用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计算 A、B、C、D、E、 F 各点的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