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研究 系 别: 电子信息工程部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7 月 13 日 2 2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题目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研究 课程设计时间课程设计时间: 2012 年 7 月 2 日至 2012 年 7 月 13 日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一)(一)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掌握模拟电子相关技术 2、对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负反馈、通 频带的研究 3、连接实际电路进行测试 4、完成本题目的课程设计论文 (二)(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设计
2、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2、连接实验电路实现放大倍数、负反馈、通频带的测量 3、撰写 3000 字左右论文 (三)(三)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1)电工及工业电子学实验指导 (电工教研室编) (2)电路与电子线路实验讲义(郑济仲编) (3)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实用电路速学速用宝典 (张庆双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四)(四)评语评语 3 3 成绩成绩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年年 月月 日日 负责教师负责教师 年年 月月 日日 4 4 摘要摘要 这次的课设题目是对两级组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研究,采 用的是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对放大电路的研究。在日常生活 当中,对放大器的要
3、求非常广泛,它应用在各种领域,如课 堂、晚会、火车站、飞机场等。这样就要严格要求放大倍数、 音质、音量等在应用时能够最大不失真。在我们所学的模拟 电子知识中,通过放大器来实现对放大倍数、负反馈、通频 带的研究。 关键词:放大电路、负反馈、通频带 5 5 目录目录 第一章 绪论6 第二章 电路设计及其工作原理6 第三章 器件选择8 3.1 三极管.9 3.2 电位器.10 3.3 电容.11 3.4 电阻.11 第四章 电路的组装与调试12 4.1 实验准备过程13 4.2 电路的组装.13 4.3 电路的测试.13 第五章 结论.20 第六章 收获与体会.20 致谢.21 参考文献.21 附录
4、 I 元件清单.22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课题背景课题背景 6 6 两级组容耦合放大电路由于耦合电容的隔值作用,使各 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值可单独调整;多级放大电路总的放大倍 数则为各级放大倍数之积。阻容耦合电容会使放大电路的低 频增益下降。由于三极管结电容和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使 放大电路的高频增益下降,即放大电路的增益是随着信号频 率的变化而变化,称之为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负反馈的引 入会使放大电路的增益下降、失真波形转为非失真波形。对 本放大电路通频带进行研究。 第二章第二章 电路设计及其工作原理电路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一、电路设计 根据课题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和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以
5、下的设计。图一为电路的方框图、图二为电路原理图 7 7 图一 电路的方框图 图二 电路原理图 8 8 二、工作原理:二、工作原理: 1、 按图连接电路, Ucc=12v, 在输入端加入 f=1khz、 电压 Ui=510mv 的正弦波。 用示波器观察第二级的输出 Uo, 使波形最大不失真时测量静态工作点。在保持静态工作点不 变的情况下,分别测量级间的电压,计算出放大倍数。 2、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引入负反馈之后,第一级的输出以及第二级的输出都相应的 减小,放大倍数降低,将波形调试到失真状态,加入负反馈 之后波形转变为非失真状态,此现象已观察到。 3、两级组容耦合放大电路
6、的频宽带是指上线截止 频率至下线截止频率之差,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上线截止频 率是指随着频率的升高使放大倍数下降到原来的 0.707 倍, 下线截止频率是指随着频率的降低使放大倍数下降到原来 的 0.707 倍。根据这个原理来测出通频带。 第三章第三章 器件的选择器件的选择 3.1 三极管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以下简称三极管)按材料分有两种:锗管 9 9 和硅管。而每一种又有 NPN 和 PNP 两种结构形式,但使用 最多的是硅 NPN 和 PNP 两种三极管,两者除了电源极性不 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下面仅介绍 NPN 硅管的电 流放大原理。 NPN 管它是由 2 块 N 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 P 型半导体所组成,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 PN 结称为发射 结,而集电区与基区形成的 PN 结称为集电结,三条引线分 别称为发射极 e、基极 b 和集电极。当 b 点电位高于 e 点电 位零点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