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井通风学年论文 I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 前前 言言 煤矿井下煤炭自燃、瓦斯、粉尘、有害气体的中毒和窒息等灾害事故所占比 例较高,危害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因此,在事故发生前及 时准确地对矿井通风系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发现存在的事故隐患并解决它, 以抑制事故的发生就成为防范的关键。 以往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大多采用安全 检查表和专家打分法,安全检查表属于定性评价,不能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给出 确定的结果,专家打分法虽然属于定量评价,但专家各自的权重很难确定,操作 起来也较为困难。 本文提出的基于信息熵的评价法, 指标权重由系统的熵值确定, 非常适用于评
2、价类似于矿井通风系统这种动态的、模糊的、随机的、复杂的庞大 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通风动力及其装置、通风井巷网络、风流监测与控制设施 等组成。其任务是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提供优质 量足的新鲜空气, 以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存、 安全和改善劳动环境的需要; 在 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配合其它措施,防止灾害的扩 大。 评价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矿井通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 安全隐患,调整和改造系统;优化通风设计,准确编制事故预防与处理方案,同 时,指导现场通风安全管理。 矿井通风学年论文 II 目目 录录 前 言 I 第一章 绪论. 1
3、1.1 研究背景 1 1.2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的定义 . 2 1.3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研究的意义 2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 3 2.1 1(主要通风机运转稳定性) . 3 2.2 2(各用风地点是否实行分区通风且风量足够) . 3 2.3 3(矿井通风量供需比) 3 2.4 4(通风设备要安装自动监控系统). 4 2.5 5(调节设施的合理性) 4 2.6 6(是否有利于排除瓦斯和矿尘、防治煤炭自燃及降温) . 4 2.7 7(矿井通风压力) . 4 2.8 8(反风系统的灵活程度). 5 2.9 9(隔爆装置完善程度) 5 第三章 评价指标权重 6 3.1 评价指标
4、的判别矩阵 . 6 3.2 计算判别矩阵的单位向量 7 3.2.1 矩阵各行元素的乘积 7 3.2.2 Mi 的 9 次方根. 7 3.2.3 W 的单位向量 . 7 3.3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7 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度. 8 4.1 列举实例. 8 4.2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度计算 9 第五章 小结10 参考文献. 11 矿井通风学年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依然十分严峻。2000 年以来,我国 进入第五个事故高峰期,相比而言煤矿事故更是频繁。其中 2002 年,煤矿事故 伤亡最为严重,死亡 6995 人;2003
5、 年,煤矿事故起数达到最高值,各类伤亡事 故共计 4241 起。20002009 年我国煤矿事故数量及伤亡程度虽然总体呈现下降 趋势,但百万吨死亡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以 2002 年为例,我国煤矿百万 吨死亡率是 1.182,与印度的 0.5 和美国的 0.05 相比,相差几十倍。由于煤炭 开采多属地下作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和 冒顶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致使煤矿安全问题较其他行业更重要、更复杂、更 难解决。因此,煤矿安全问题历来就是煤矿生产的头等大事,关系国家和集体的 财产、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近几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及高 产高效矿井的发展
6、,安全隐患增多,重大恶性事故频繁发生,煤矿的安全生产形 势不容乐观。矿井煤层自燃发火期为 1 个月,自燃趋势较突出的是 2 月3 月。 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 40.3%。矿井属低瓦斯矿井。采深 450m,设计生产 能力为 100 万 t/a。 煤矿安全评价工作能够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我 国自 2002 年开始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以来,在减少与控制煤矿建设项目和煤矿生 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建设单 位和煤矿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 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成熟的经验不多,加之其他方面的一 些原因,致使这项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使其未充分发挥潜力。煤矿通风系统是 矿井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保障系统,在煤矿通风系统安全 评价工作,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探求提高煤矿通风系统安全评价质量的有效 方法和中途径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矿井通风学年论文 2 1.2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的定义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