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三相正弦波振荡器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组员名称: 2013 年 1 月 10 日 引言:三相正弦波是实验室、教学等场合经常需要用到的信号。 通常情况下, 可以通过变压器从电网获得, 但在使用时很不方便, 也不安全。 因此, 研究三相正弦波电子振荡器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一、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频率为 1kHz 的三相正弦波振荡器 二、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掌握一阶全通网络、滤波器、振荡电路、移 相电路的等模拟电路原理; 2、设计频率为 1kHz 的三相正弦波振荡器, 获得 三相波形。 三、三、任务与要求任务与要求:1、设计一个可产生三相正弦波的振荡
2、电路; 2、使用 multisim 仿真并获得波形。 四四、方案设想、方案设想: 方案一:由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生成正弦波,然后通过 120 度 RC 移相电路移相形成三相正弦波,之后用电压 跟踪器放大功率, 并用四通道示波器观察波形和幅 值。 方案二: 用全通网络构成三相正弦波振荡器。 全通网络充当 选频、移相的作用,再加入稳幅和滤波环节,即可 完成三相的振荡。 方案三:先由 RC 振荡电路产生单相正弦波振荡,在振荡至 120 度和 240 度时用施密特触发器分别触发第二相 和第三相的正弦波,从而产生三相正弦波 五、方案比较五、方案比较: 方案一原理简单, 使用的电子元件少, 成本较低,
3、 易于实现。 方案二中的全通网络可以产生奇相和偶相正弦波信号, 电路较可 靠,但设计比较复杂, 使用运放较多, 成本高。 方案三思路清晰, 但要求数电与模电相结合。最终,小组经过讨论决定进行方案一 和方案二的仿真。方案一可以简单快捷的产生 1kHz 的三相正弦 波信号,达到题目要求,方案二可以熟悉全通网络、滤波器、振 荡电路、移相电路的等模拟电路原理,达到锻炼的目的。 六、方案实施六、方案实施: (一)方案一的实施 1、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截图) 振荡电路必须包含放大电路, 正反馈, 选频网络, 稳幅 (非线性) 四个环节。起振条件是该电路的电压增益 AuF1(F 为移相网络 的增益,始终
4、为 1) ,稳定运行条件是 AuF=1,且相移始终保持为 2k。f=1/(2RC*)通过计算分别求出相应的 RC,通过调节滑 动变阻器使振荡生成正弦波。 (R5 调至 23%)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如下图: 2、RC 桥式移相电路 一个 RC 二端口网络可改变的相角是-度,要产生-60 度的 相角差,则根据。求出相应的 RC,将两个二端口 进行级联则可生成 120 度的相位差。 由于接入移相器后,电压有衰减,是增益不为 1,所以在后面加 了运算放大器。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开始的时候先用滑动 变阻器进行调节,之后再通过计算,用相应的电阻带入。 3、整体的验证 测得交流分量为 3
5、.899V,直流分量不足 1mV。 (二)方案二的实施 1、一阶全通网络原理 上图中的一阶全通网络的传输函数可以表示为:。其 中 T=RC,是网络时间常数,该网络在全频域有单位增益,相移为 。 通过设置参数,可使得 1kHz 的信号通过该 一阶全通网络产生的相移为 120 度,因此,使用三个一阶全通器 组成一个移相电路,可使得每相之间的相位差为 120 度,并且总 相移位 360 度。 2、起振和稳幅电路 振荡电路必须包含起振和稳幅(非线性)环节。起振条件是该电 路的电压增益 AF1(F 为移相网络的增益,始终为 1) ,稳定运 行条件是 AF=1,且相移始终保持为 2k。 上图为振荡电路的起
6、振 环节(同相比例放大) ,在信号幅值较小时,未达到二极管导通 电压,因此,2 个二极管截止,此时 A1;当经过一段时间振荡 后,输出信号幅值达到二极管的导通电压,理想二极管情况下, 二极管的导通电阻为 0,此时 A=1。但考虑到二极管自身有导通 电阻,因此这里二极管导通时 A 仍大于 1。所以,为使 A=1,采 用两个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用滑动变阻器作为其中的一个比例电 阻,调节放大比例使得 A 精确的等于 1,从而实现稳幅作用。如 下图所示。 3、多阶全通网络多频率振荡的问题 多阶全通网络会产生多频率振荡,原因如下:n 阶全通网络产生 的相移为,只要相移为 360 度的整数倍,都满足 相位条件。解方程(其中 n 为一阶全通网 络的阶数,k 为整数)可得多个频率都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但 由于此题中只要求产生三相正弦波,n=3,所以可以求出满足方 程的频率解 f1=1kHz、f2=,所以不需要滤除高次谐波。因此, 可以直接将全通网络与振荡稳幅环节串联后构成闭环, 如下图所 示。 4、加入带通滤波的振荡电路 测量上图所示电路得交流分量为 7.044V,直流分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