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题题 目:目: 帧中继与帧中继与 ATM互连技术互连技术 班班 级:级: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成成 绩:绩: 宽带网基础宽带网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I 目录目录 目录 I 摘要 .II 1 引言 . 1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1.2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2 帧中继定义 . 1 2.1 帧中继的定义 . 1 2.2 帧中继的特点 . 1 3 ATM 定义 . 2 3.1 ATM 的定义 2 3.2 ATM 的协议参考模型 2 4 帧中继与 ATN
2、互连技术 . 3 4.1 帧中继与 ATM 互连的原因 . 3 4.2 帧中继与 ATM 的连接复用 . 3 4.3 帧中继与 ATM 业务互连 . 4 4.4 帧中继与 ATM 互连原理 . 4 5 课设总结 6 6 心得体会 . 6 7 参考文献 6 II 帧中继与帧中继与 ATMATM 互连技术互连技术 摘摘 要要 目前,帧中继的使用变得日益广泛起来,尤其在商业方面,帧中继已成为日常商业应 用在广域网中传输的重要手段。ATM 技术通过快速的信元交换处理过程,能够支持一系列 更多的应用,例如语音和视频。随着 ATM 技术及服务的涌现以及其在越来越多网络中的 应用,帧中继与 ATM 设备及环
3、境的完全交互工作能力愈加变得重要起来。与此同时,帧 中继在广域网业务方面提供了许多的支持,因此帧中继与 ATM 的互连技术十分重要。本 文在此就是介绍一下帧中继与 ATM 互连技术的一些技术。 关键词:关键词:帧中继;ATM ;互连技术 1 1 引言引言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 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 践,了解并掌握宽带网络的一般设计方法,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
4、计算、结构设计、工程 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介绍帧中继与 ATM 互连技术设计并且谈一谈参加课程设计的体会和收获。 2 帧中继定义帧中继定义 2.1 帧中继的定义帧中继的定义 帧中继(Frame Relay)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它主要 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 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帧中继是进入带宽范围从 56Kbps 到 1.5
5、44Mbps 的广域分组交换网的用户接口。帧中继是一种新型的数据传输网络,所以称 之为帧中继是因为在网上信息域或信号的传输或交换都是基于 OSI 七层网络模型的第二 层,即数据链路层或帧层。 2.2 帧中继的特点帧中继的特点 帧中继在数据链路层采用统计复用方式,采用虚电路机制为每一个帧提供地址信息。 2 通过不同编号的 DLCI (DataLineConnection Identifier 数据链路连接识别符) 建立逻辑电路。 一般来讲,同一条物理链路层可以承载多条逻辑虚电路,而且网络可以根据实际流量动态 调配虚电路的可用带宽,帧中继的每一个帧沿着各自的虚电路在网络内传送。 3 ATM 定义定
6、义 3.1 ATM 的定义的定义 ATM 是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是实现 B-ISDN 的业务的核心技术之一。ATM 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ATM 信元是 定长的,只有 53 字节,前面 5 个字节称为信头,后面 48 个字节称作信息域。它是一种为 了多种业务设计的通用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模式。它适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它具有高速数 据传输率和支持许多种类型如声音、数据、传真、实时视频、CD 质量音频和图像的通 信。 ATM 采用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将数据分割成固定长度的信元,通过虚连接进行交 换。ATM 集交换、复用、传输为一体,在复用上采用的是异步时分复用方式,通过信息的 首部或标头来区分不同信道。 ATM 是在 LAN 或 WAN 上传送声音、视频图像和数据的宽带技术。它是一项信元中 继技术,数据分组大小固定。你可将信元想像成一种运输设备,能够把数据块从一个设备 经过 A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