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概述矿井概述 1.1 矿井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交通条件概述矿井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交通条件概述 (1) 地理位置:东滩矿井位于山东省济宁专区,地跨邹县、兖州、曲阜三县, 为兖州煤田的深部。 (2) 地形特点:井田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42.46+54.58 米,由东北向西南逐 渐降低,坡度平缓。矿区地震烈度,根据山东省地震局的(76)鲁发字第 110 号 文件,地震基本烈度按 7 级考虑。 (3) 交通条件:矿区内交通方便,京浦铁路纵贯本井田中部,以东滩站至邹县 车站约 6KM,兖(州)济(宁)铁路支线
2、可通济宁、邹济公路。兖州公路与邹兖公 路分别由井田南部、西部与中部通过。 1.2 矿区气候条件矿区气候条件 矿区气候属海洋大陆型,年平均降水量 732.2mm,雨季多在 68 月。年平均气 温为 13.6,日最高气温为 40.7,最低气温在-18.6,冰冻期为十二月至次年三月。 冻土深度为 450mm,风向为南风和东北风。 1.3 矿区水文情况矿区水文情况 矿区的白马河、 小蓼河、 泥河纵贯全井田, 向南流入南阳湖。 白马河全长 75KM, 河床宽 10420 米,最大流量为 353m3/s, 小蓼河和泥河为季节性小河,是白马河支 流,流量随季节变化,冬春季干枯断流。 1.4 矿区水源矿区水源
3、和电源和电源 矿区已建有 110KV 罗广区域变电所,向本矿井供电的两回 35KV 输电线路以 建成送电。 本井田未曾做过专门的水源勘探工作, 但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 本区第四系地层上组砂层水分布广,埋藏浅,水量充沛,水质符合要求,故第四 系地层上组砂层水是较可靠的水源,能够满足矿井建设和生产的需要。 1.5 生产原料和建设材料生产原料和建设材料 第 2 页 本矿井建设期间,所需要建设材料,除钢材、木材和部分水泥需由国家计划供 应外,其它砖、石、砂等土产材料,均由当地供应,满足建设需要。 1.6 附矿区交通位置图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公 路 立 井 井 筒 河 流 符 号 铁 路 井
4、田 境 界 名 称 图 例 济 河 铁 邹 兖 路 层 河 泗 马 白 济 公 鲍 店 南 屯 断 北 宿 沙 路 河 东 滩 铁 兴 隆 庄 阳 浦 公 兖 济 路 山 断 峰 层 路 邹 县 东 滩 煤 矿 交 通 位 置 图 州 兖 滋 津 第二节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质特征 2.1 井田地形地势以及井田的勘探程度:井田地形地势以及井田的勘探程度: (1) 地形与地势:井田内地势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坡度平缓。 (2)井田的勘探程度:全区经过普查、详查、精查勘探及使用综合勘探的精查补 充勘探后,使完成钻孔 145 个,地震物理点 3466 个,平均每平方公里有 2.13 个,
5、地震物理点 23.9 个,共计工程量为 10621.27 米,其中水文钻孔 3 个,为 1865.61 米。 2.2 地层、构造与地温地层、构造与地温 (1) 地层:本井田含煤地层属于石炭二迭系的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平均 8.55 米,全为第四系所覆盖。煤系底盘为奥陶系灰岩。煤系和煤层沉积稳定,标志层 明显。含煤地层上部覆有相当厚的上侏罗系地层,在上侏罗系沉积前,煤系地层 第 3 页 上部的东南半部遭受不同程度侵蚀,保留不完整。 表 21 地层特征表 地层系统 接触 关系 层厚(m) 地层特征 系 统 两极厚度 平均厚度 第 四 系 57.26-226. 34 124.61 自西向东,自南向北
6、逐渐变薄,井田内仅在西北边缘见上、中、下组外, 其余只有上、中两组,上组一般厚 45m 左右,透水性强,含水丰富; 中组一厚 45-50m 左右,透水性弱。 侏 罗 系 上侏 罗统 残 厚 0794.86 分布普遍,由西而东残厚不断增大,上段最大残厚 550 余 m,只见于井田 东部,为灰、灰白、灰绿、褐灰色的粉砂岩细砂岩、泥岩、泥质岩与 细砂岩互层等,固接良好,下段沉积后 300390m,一般 320m,岩性基本为 一套紫红色,暗红色厚状泥质砂岩,斜层理发育。 二 迭 系 下石盒 子组 残 厚 0181.88 分布与井田北部和西部,以紫红色、灰绿、灰黄色的杂色粘土岩为主, 夹粉砂岩和砂岩,底部有一层超过 5m,的粗砂岩或沙砾岩,与山西组分界。 山西组 105.92-15 2.6133.98 分上、下两段,上段为纯陆相地层不含煤,由杂色粘土岩、灰-灰绿色细 -中粒砂岩,灰-深灰色粉砂岩,粘土岩等组成,厚 23-50m,一般 35m 左右。 下段为主要含煤段,厚约 100m 左右,主要由灰-灰白色中粒细砂岩深灰色 粉砂岩,细砂岩与粗粉砂岩互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