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公公 交交 车车 内内 扶扶 手手 的的 人人 机机 工工 程程 学学 改改 进进 、前言:、前言: 车辆人机工程学是人机工程学在地面机动车辆这一特定领域的应用分支,它 以人(包括驾驶员和车内乘员)一车一环境系统为对象,以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和 车内乘员的舒适性为核心、以人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为目标,使整个系统的 总体性能达到最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拥有私家车的总 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但与此同时也给道路带来交通拥堵现象日益增大, 给人们出 入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再加上近几年的绿色交通、 和谐社会绿色出行, 温室效应。 。 。 。
2、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则坐公交车。 而公交车内环境缺少人机设计, 由此带来了很多 问题。公交车座位有限,许多乘客选择站立,继而选择扶手,但是扶手设计的不合 理、人机不协调,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经常给乘客带来不必 要的伤害。人们对公交车的性能,技术水平、乘坐舒适性、车内装饰环保等提出了 较高要求,就目前而言,公交车的设计还没有让人们感到满意,之所以造成这种不 满和制造者意, 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之了解甚少,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客车的设计者 和制造者在设计和制造时对人性的考虑不周。 任何人机系统都不是完美的,在公交车手扶装置的应用中存在很多缺陷,很 多市民都有体会, 交通高峰时公交车几
3、乎车车爆满, 坐公交车简直就是苦行修炼, 其中体会最深的是“抓不到扶手,没有扶手可抓”许多因公交车上安全设施不当 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 。 。 。 。 。而这些正说明着人机学更要走入到这里,更好的造 福人民。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实地测量基础上,分析乘客与公交车上扶手协调关系;并 以安全为目标进行相关改进措施。 调研调研分析分析及方案设计及方案设计 扶手的设计也应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扶手有顶盖扶手、侧窗扶手、竖 向扶手和拉手,其中顶盖扶手的高度应在 1700mm1800mm,侧窗扶手的高度应 在 1000mm1700mm,但就目前情况和调查问卷统计数字来看,竖向扶手数量较 少,大多人喜欢用竖向
4、扶手,特别是靠近下车门的位置。拉手降低了手臂的伸长 高度,造型也是多样,但稳定性不太好,安全性能不太高,因而使用者也不太多, 甚至有些公交车上已经去掉了这一设施。 还有就是公交车上的一些安全位置分析,如图所示:图一 由图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最安全、次不安全、最不安全位置所在,扶手 的作用就是起稳固作用,这些不安全位置也是对扶手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再者是下客门附近的人比较多,扶手数量相比就比较少了。 扶手是公交车内饰主要部件,不仅因为其数量多占用车内空问大,更是因为 大多数站立的乘客需要抓住扶手,以保持稳定的站姿。而根据人机工程学分析, 扶手设计主要考虑人体立姿垂直手握高度, 立姿侧向手
5、握距离和手臂平伸手握距 离,以及车辆运行的平均时速等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涉及到伸手够东西的问题, 如果采用高百分位的数据就不能适应小个子人, 所以设计出发点应该基于适应小 个子人,这样也同样能适应大个子人。 公交车扶手横杆中心高度设计的设计要求 GT/T 10 0001988 是根据 20 世 纪 80 年代中期的实测数据制定的。现在取以平均身高大约在 10 年内增加 14 mm 为十年身高修正量。 (一)(一) 、扶手设计中不碰头的问题情扶手设计中不碰头的问题情。不碰头即要求扶手高度应高于大多 数人身高,所以取男性身高的 99 百分位,男女共用,应能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 求,而男性身高普遍高于女
6、性身高,因此取男性身高/mm99 百分位)如下表所示。 百分位数% 1 5 10 50 90 95 99 男(1860)岁 1543 1583 1604 1678 1754 1775 1814 女(1855)岁 1449 1484 1503 1570 1604 1659 1697 立姿双手功能上举高/mm (二二)、对于竖向扶手对于竖向扶手。 通过以上数值我们可以得到, 竖向扶手突出可握范围小于 最低并且大于最大尺寸,那 么,不就可以说大部分人都适 用了。针对下客门附近人较 多,扶手不够用的情况,提出 解决方案,左图是利用软件所 做的工程图样。 百分位数% 1 5 10 50 90 95 99 男(1860)岁 1815 1869 1604 1899 2003 2138 2203 女(1855)岁 1696 1741 1776 1860 1952 1976 2030 图二 说明说明:总高 2000mm基本大于最高人体站姿尺寸, 最低 1200mm 基本小于最低人体站姿尺寸,就是说最 多的人都分布在这二尺寸之间的位置。中间设置四条 曲线柱,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