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桩基础课程设计 院 (系) : 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 月 13 日至 2013 年 1 月 19 日 61 目 录 1、桩基础设计原则1 2、桩基设计等级1 3、基本设计资料2 4、桩的类型、截面和桩长的选择2 4.1 桩的类型2 4.2 桩的截面选择2 4.3 桩长选择2 5、桩的根数和布置.2 5.1 单桩竖向承力特征值.2 5.2 初步估计桩数.3 5.3 桩的布置.3 6、桩基承载力验算.3 6.1 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3 6.2 基桩水平承载力验算.4
2、 7、群桩地基承载力验算7 7.1 桩底持力层承载力验算.7 7.2 桩底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8 7.3 桩身截面强度计算及桩身结构设计.8 8、承台设计.10 8.1 类型及构造要求11 8.2 拟定承台尺寸及抗冲切计算11 8.3 承台受剪承载力的计算13 8.4 承台受弯承载力的计算14 9、施工图.17 1 设计总则 1、桩基础设计原则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桩基受荷达到最大承载能力导致整体失稳或发 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桩基变形达到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 限值或桩基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2、桩基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类型 甲级 重要的建筑
3、 30 层以上或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 体形复杂,层数相差超过 10 层的高低层连体建筑 20 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建筑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 7 层以上的一般建筑物及坡地、岸边建筑 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建筑 乙级 除甲级、丙级外的建筑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 7 层及 7 层以下 7 一般建筑 桩基根据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应分别进行下列承载能力计算: 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和水平 承载力计算。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 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确定桩数和布桩
4、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 抗力应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2. 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 载效应基本组合。 3. 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 应按现 行有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本次课程设计为房屋建筑,属于一般的民 用 2 建筑物,破坏后果严重,取1.0(RS *)。 桩基础设计内容 3、基本设计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的基本设计资料主要来源课程设计任务书。 4、桩的类型、截面和桩长的选择 4.1、桩的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资料, 桩端进入的持力层的物理性质指标:25.0 L I,为硬塑状态, 0.13 s
5、 E为中压缩性土,5.0e0.6 密实。可见,持力层为较密实的硬塑性粘 土为优良地基。可以选择端承摩擦桩。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附录 A, 对于桩端进入持力层为硬塑性粘土,地下水位以下的可用预制静压桩。 4.2、桩的截面选择 边长为mmmm400400的预制桩; 4.3、桩长选择 根据构造要求,为保证群桩与承台之间连接的整体性,装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 度,对于大直径桩(mmd800)宜大于等于mm100,对于中等直径的桩 (mmdmm800250)宜大于等于mm50。现先暂取mm50。根据桩基规范 3.3.3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 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d2。
6、综合以上情况,预估桩长:l2.0+4.5+2.05 +0.05m6.8。并初步确定承台底面标高为任务书为天然地坪下m7.1。 5、桩的根数和布置 51、单桩竖向承力特征值 由桩基规范5.3.5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 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估算: ppkisikppkskuk AqlquQQQ sk Q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3 pk Q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sik q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pk q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液性指数 L I 桩侧极限阻力 标准值( kpa ) isik lq 桩端极限阻力 标准值(kpa) 粉质粘土 0.6 65 130 2500 饱和软粘土 0.97 42 189 粘土 0.25 86 176.3 表一 uk QKpa48.119216.02500)3.176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