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资资 料料 标标 签签 2014-2015 年年 第一第一 学期学期 专专 业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班 级级 : 2012 级 5 班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 年 秋 季学期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方向 机械设计 班 级 5 题目名称 定时器系统 题目介绍 定时器系统设计是基于 8253 芯片和 8086 处理器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要求 1进一步熟悉 8086 芯片的知识。 2学习和掌握扩展接口 8255、8253 芯片的结构及编程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解决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进度 指导教师签字:
2、 第 15 周 周二 初步设计阶段(查文献) 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周三 拟定初步方案 周四 硬件电路图设计,软件程序设计 周五 硬件图与软件程序联机调试并验证 第 16 周 周一 撰写设计报告 周二 提交设计报告 目录 一、 概述. 1 二、 报告内容. 1 2.1 课设题目 . 1 2.2 课设目的、内容 . 1 2.3 设计思路及原因 . 2 1)8253 的功能: . 2 2)8253 的引线: . 2 3)8253 内部结构: . 3 4)8253 初始化的要求: . 6 2.4 电路设计及功能说明,硬件电路图 (包括接口芯片简介) . 7 2.5 软件部分的程序流程图 . 7 2.6
3、 汇编源程序清单,对关键的语句要给出简洁的注释 . 8 三、 设计总结及体会 10 四、 参考书目 11 一、一、概述概述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的原量、规则、现象 等仅仅靠学习教科书是无法完全掌握的,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比较直观和深刻的理 解。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 编程等手段实现解决方案、不断调试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全过程,从而帮助学生 系统地掌握微机原理的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达到将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主要 特点:微结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教材的重点内容编写,涵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具有通用性,适合开设计课程的不同学校采用。对课
4、程设计的原理有比较详细的 描述,课程设计的步骤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实例丰富,既有 小型的适合一个学生独立完成的项目,也有比较大型的适合团队完成的项目,不 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 浅显易懂 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 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教学效 果。比如,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先讲 cpu 内部寄存器后讲存储器分段,讲 cpu 内部寄
5、存器时就要涉及到存储器分段,这样一来知识点前后交叉多,学生听不明 白, 老师也会觉得讲不清楚。 换种思路, 重新调整一下次序, 先介绍存储器分段, 讲清楚四种段、 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以及物理地址的形成, 再介绍 cpu 内部寄存器, 4 个段寄存器分别存放 4 个段的段地址,地址指针寄存器和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 存放偏移地址,这样讲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用时较少而且教学效果好。 二、二、报告内容报告内容 2.1 课设题目: 利用 8253 芯片设计定时器 2.2 课设目的、内容: 进一步熟悉 8086 芯片的知识。 学习和掌握扩展接口 8255、8253 芯片的结构及编程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6、的解决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培养和锻炼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 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 应用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 骤,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 同时并了解综合问题的程序设计掌握实时处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方法,掌 握一般的设计步骤和流程,使我们以后搞设计时逻辑更加清晰。 2.3 设计思路及原因: I ntel 系列的 8253 是常用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它通过编程来控制电路 的定时值 及定时的范围,功能强,使用灵活。在计算机系统中,定时中断、 定时检测、定 时扫描等等都是用可编程定时器来完成定时控制的。 1)8253 的功能: 1. 延时终端; 2. 可编程频率发生器; 3. 事件计数器; 4. 倍频器; 5. 实时时钟; 6. 数字单稳; 7. 复杂的电机控制器; 2)8253 的引线: CLK:输入时钟周期不能小于 380ns. GATE:门控信号输入引脚,这是控制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