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相可控整流技术课程设计 1 一一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 1.11.1 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任务及要求 采用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全控桥、三相半控桥或三相半波整流电路) ,电阻-电 感性(大电感)负载,R2.5,额定负载 Id20A,电流最大负载电流 Idmax25A。 保证电流连续的最小电流为 Idmin5A。并完成三相可控主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计算 整流变压器参数,选择整流元件的定额,触发电路设计,讨论晶闸管电路对电网的影响 及其功率因数。 1.21.2 方案论证方案论证 1.2.11.2.1 主电路主电路 方案一: 采用三相半波可控整流,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变压器二次侧必须接成星形, 而一次侧
2、只能接成三角形,避免三次谐波流入电网,其主电路采用三个晶闸管分别接三 相电源,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主要缺点在于其二次电流中含有直流分量,使得铁芯 容易磁化,一般比较少用。 方案二: 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三相全控桥相当于两个三相半波整流的串联, 是运用最广泛的整流电路,其主电路有六个晶闸管,习惯分为共阴极组和共阳极组,由 于需要保证同时有两个晶闸管导通,一般采用双脉冲触发。 方案三:三相半控桥式整流,在中等容量的整流装置或要求不可逆的电力拖动中, 可采用比三相全控整流电路更简单、经济的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它相当余把三相全 控桥的共阴极的晶闸管换为二极管,但是其缺相时容易发生故障。 桥
3、式整流电路中的晶闸管可以用全控型器件 IGBT 替代,但虽然 IGBT 控制更加灵活 和准确,但是其成本比较高,且控制电路要求高,所以一般对于不需要逆变的整流电路 多采用晶闸管。 通过综合考虑,在本设计中采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1.2.21.2.2 触发电路触发电路 方案一:可以依据触发电路的原理,自己用基本元件设计,但是这种电路的可靠性 不高,工作不稳定且原理设计复杂。 方案二:采用专门的集成芯片,用于产生各种电力电子器件触发脉冲的集成芯片有 很多,而且工作稳定,性价比高,且电路简单便于使用,常用的用于产生晶闸管触发脉 冲的芯片有 KC041、KC04、TC785、TC787 等,TC7
4、87 和 TC785 是新一代产品,更便于控 制和使用。 方案三:采用单片机产生触发脉冲,单片机结合外围器件来控制可控硅的触发。同 时,还将锁相环技术及过零触发的方法引入触发脉冲的生成中,提高了触发脉冲的稳定 三相可控整流技术课程设计 2 性以及对称性。此外,还可采用软件编程得到触发角可调的触发脉冲。单片机对三相全 波全控桥整流触发的控制。这对提高三相全波全控桥整流装置的可靠性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综合考虑,本设计采用 TC787 集成芯片做为触发电路的主体用来产生移相可达 0-180 度,且脉冲宽度可调的触发电路。 1.2.31.2.3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 方案一:控制 TC787 的管脚 4
5、的电压来改变触发角,其电压范围为 0-15V 对应的触 发角为 0-180 度,可以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管脚 4 的电压来实现连续调压。 方案二:通过单片机对输出电压采样,在经过 PID 算法,输出控制管脚 4 的电压, 这种控制是闭环控制,输出电压更加稳定,而且更加方便于监控和控制。 考虑到设计的复杂度,本次设计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案一。 TC787 还可以通过改变管脚 13 上的电容来改变脉冲宽度, 一般采用可调电容或固定 电容。 三相可控整流技术课程设计 3 二二 单元单元电路设计电路设计 2.1 2.1 主电路主电路 2.1.12.1.1 整流桥整流桥 本设计中采用的三相全控桥由六个晶闸管
6、组成,习惯将其中阴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 晶闸管(VT1、VT3、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闸管(VT4、VT6、 VT2)称为共阳极组。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对共阴极组和共阳极组是同时进行 控制的,控制角都是。由于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是两组三相半波电路的串联,因此整流 电压 为三相半波时的两倍。很显然在输出电压相同的情况下,三相桥式晶闸管要求的 最大反向电压,可比三相半波线路中的晶闸管低一半。为了分析方便,使三相全控桥的 六个晶闸管触发的顺序是 1-2-3-4-5-6, 晶 闸管是这样编号的: 晶闸管 VT1 和 VT4 接 a 相,晶闸管 KP3 和 VT6 接 b 相,晶管 VT5 和 KP2 接 c 相。 晶闸管 VT1、VT3、 VT5 组成共 阴极组,而晶闸管 VT2、VT4、VT6 组成共阳极组。 为了搞清楚变化时 各晶闸管 的导通规律,分析输出波形的变化 规则,下面研究几个特殊控制角, 先分 析=0 的情况,也就是在自然 换相点触发换相时的情况,图 2.1 是电路接线图。具体 工作原理见第三章。 图图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