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机械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章机械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已知条件: 1、运输带工作拉力 F= 1.7N 2、滚筒的直径 D= 300 MM 3、运输带速度 V= 1.8M/S 技术与条件说明: 1、工作条件: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室内工作,有粉尘,环 境最高温度 35 摄氏度; 2、使用折旧期:8 年,工作制度(两班制) 3、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两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4、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压 380/220V; 5、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6、带速允许偏差( 5) 二、设计内容 1、减速器三维装
2、配图; 2、各零件的建模;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期限 1、设计开始日期:2012 年 4 月 16 日 2、设计完成日期:2012 年 4 月 27 日 2 第二章:第二章:零件三维零件三维 CADCAD 建模建模 三维造型思维框架,根据三维构型图学理论,在未使用计算机前应具有心理 造型的一个思维框架。 体素分解,传统的手工二维图或二维 CAD 图是用各种线条绘制,无论怎样图 形总能绘出,因此该顺序的重要性显得不太突出。而计算机实体造型是几何特征 的集合, 其造型的先后顺序尤为重要, 类似于模拟客观世界中对零件的加工顺序, 若安排不当零件就无法生成,或生成过程太复杂。反之生成零件
3、既简单又方便。 为此可以按模块化的方式来处理,对造型体进行体素分解。分解原则为从反映形 体主要特征的明显程度和占总体积的大小及其主要功能等方面进行划分, 一般可 分为基本特征体素系列、辅助特征体素系列、附加特征体素系列,然后在每个系 列内再进行细分。其分解步骤如下: 1 划分基本特征体素系列。该部分体素的局部组合体现了实体的主要形体特 征和主要功能并且所占体积比例相对较大。 在该系列内再根据主次进一步划分出 若干单一的体素。划分出来的最主要的第一个体素应为构形的基础特征体素,即 生成其它体素的基准体。 2 划分辅助特征体素系列。该部分体素是加在基本特征体素上,在功能上不 起主要作用,例如肋板、
4、凸台等结构。在该系列内再划分出单独的体素。 3 附加特征体素系列。该类体素具有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附加于上述二种体 素系列之内的特征,如孔、空腔、槽等。属于挖切即差集。而上述系列均为体素 的叠加即并集。 依照这种有序的体素分解逐步在大脑内建立起了形象的“搭积木”的顺序。 因此该思考过程是规划零件几何特征创建顺序的依据。 即在基本特征体素系列内 确定出基础特征体素, 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布尔运算的并集先依次构建基本特征 体素系列内的其它体素,再构建辅助特征体素系列内的各体素,然后通过差集运 算在以上构建的基础上依此减去附加特征体素系列内的各体素。 体素几何特征形成分析体素的创建是造型重要的步, 只要
5、体素特征创建成 功,按上述顺序搭建即可完成造型。点的运动轨迹是线,线的运动轨迹是面,而 3 面的运动轨迹是体。 根据这一几何描述可以把大多数体素看成是某一几何形状的 初始面沿一定的轨迹线运动而形成的扫描体。 如常见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可看成是 长方形和圆沿直线运动而形成, 但大多数轨迹线是复杂的, 常常应用扫描的概念, 它的形成分为初始面的形成、扫描轨迹的形成及扫描方向的确定。 经过上述的 3 个过程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一个体素的几何特征的形成。 分解 出来的每个单独的体素绘制可视为一个局部特征的创建过程, 上述详细思考的步 骤为该局部的绘图顺序的规划提供了依据。 体素的空间定位分析要创建零件特征
6、还需要分析构成零件的各单元体的相互位置,即体素的空间定位。由于创建每一 个体素特征都是以前一个体素的某个面为基准面创建的, 因此确定构建该体素的 基准面位置所在及绘制该体素“草绘截面”的起点相当于构成基准面的几何元素 的几何定位。该思考过程为 3D 造型中准确定出创建每一个体素几何特征的起点 提供了操作顺序规划的依据。 第一节第一节 齿轮的建模过程齿轮的建模过程 (1 1)新建文件夹。选择【文件】【新建】下拉菜单,在模板中选择“模型” , 在名称中输入“chilun” ,点击“确定”按钮,进入 UG 建模环境。 (2 2)快捷键 CTRL+E 进入表达式输入菜单,UG 中齿轮表达式由三部分组成。 1、基本参数基本参数 螺旋角 mt=mncos() mn 端面模数 t tan(t)=tan(n)/cos() ( n=200) arctan(tan200/cos) 端面压力角 h*at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