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主电路结构选择 2 2.1 变压器参数计算 3 第三章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4 3.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 7 3.2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9 第四章 触发电路的选择与原理图. 12 第五章 直流调速系统 MATLAB 仿真 14 第六章 总结. 15 第七章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转速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简称单闭环调速系统)PI调节器的单 闭环转速系统可以实现转速调节无静差,消除负载转矩扰动对稳态转速的影 响,并用电流截止负反馈限制电枢电流的冲击,避免出现过电流现象。但转 速单闭环系统并不能充分按照理想要求控制电流 (或电
2、磁转矩) 的动态过程。 对于经常正、反转运行的调速系统,缩短起、制动过程的时间是提高生 产率的重要因素。在起动(或制动)过渡过程中,希望始终保持电流(电磁 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调速系统以最大的加(减)速度运行。当到达稳 态转速时,最好使电流立即降下来,使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相平衡,从而迅 速转入稳态运行。这类理想启动过程示意下图 1 所示。 图 1 单闭环调速系统理想启动过程 启动电流呈矩形波,转速按线性增长。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制时调 速系统所能获得的最快的起动(制动)过程。 下面我们引入了一种双闭环 系统来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 第二章第二章 主电路结构选择主电路结构选择 目前具有多
3、种整流电路, 但从有效降低脉动电流保证电流连续和电动机额定 参数的情况出发本设计选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其原理如图 2-1 所示,习惯 将其中阴极连接在一起到 3 个晶闸管( 531 ,VTVTVT)称为共阴极;阳极连接在一 起的 3 个晶闸管( 642 ,VTVTVT)称为共阳极,另外通常习惯晶闸管从 1 至 6 的 顺序导通,为此将晶闸管按图示的顺序编号,即共阴极组中与 a,b,c 三相电源相 接的 3 个晶体管分别是 531 ,VTVTVT,共阳极组中与 a,b,c 三相电源相接的 3 个晶 闸管分别是 642 ,VTVTVT。 图 2-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图 其工作特点为:1
4、)每个时刻均需 2 个晶闸管同时导通,形成向负载供电的回 路,其中 1 个晶闸管是共阴极组的,1 个是共阳极组的,且不能为同一相的晶闸 管。 2)6 个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按 654321 VTVTVTVTVTVT的顺序相为、 位依次相差 60; 共阴极组的脉冲依次差 120, 共阳极组也依次差 120;同一相的 上下两个桥臂即 1 VT与4VT, 3 VT与 6 VT, 5 VT与 2 VT脉冲相差 180。3)整流输出 电压 d u一周期脉动 6 次,每次脉动的波形都一样。4)在整流电路合闸启动过程 中或电流断续时,为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需保证同时导通的 2 个晶闸管均有触 发脉冲。 2.1
5、2.1 变压器参数计算变压器参数计算 由于整流输出电压 d u的波形在一周期内脉动 6 次的波形相同,因此在 计算时只需对一个脉冲进行计算。由此得整流输出平均电压 cos34.2 2 UU d ( 60) 显然 dd uU=440V,如果忽略晶闸管和电抗器的压降,则可以求得变压 器副边输出定的冷却状态下, 稳定结温不超过额定结温是允许流过的最大工频正 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因此在使用时同样应按照实际波形的电流与通态平均电流 所造成的发热效应相等,即有效值相等的原则来选取晶闸管的电流定额,并留有 一定裕量。一般取其通态平均电流为此原则所得计算结果的 1.5-2 倍。可按下式 计算: )( AVT
6、 I=(1.52) fb K M AX I, 式中计算系数 fb K= f K/1.57 b K由整流电路型式而定, f K为波形系数, b K为 共阴极或共阳极电路的支路数。当 0 0时,三相全控桥电路 fb K=0.368 故 计 算 的 晶 闸 管 额 定 电 流 为 MAXfbAVT IKI)25.1( )( =(1.52) 0.368 (220 1.5)=182.16242.88A,取 200A。 第三章第三章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控制原理图如图 3.1 所示速度调节器根据转速给定电 压 n U和速度反馈电压 n U的偏差进行调节,其输出是电流的给定电压 i U(对于 直流电动机来说,控制电枢电流就是控制电磁转矩,相应的可以调速)。电流调 节器根据电流给定电压 i U和电流反馈电压 i U的偏差进行调节, 其输出是功率变 换器件(三相整流装置)的的控制信号 c U。通过 c U电压进而调节镇流装置的输 出,即电机的电枢电压,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