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 子 技 术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电 子 技 术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题题 目目: 系系 部:部: 专专 业:业: 班班 级级: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 学学 号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3 年 04 月 13 日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放大电路基础 1 1.1 放大电路 3 1.1.1 放大电路组成 3 1.1.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4 第二章 放大电路工作状态分析 5 2.1 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5 2.2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5 2.2.1 Rb 对 Q 点的影响 5 2.2.2 Rc 对 Q 点的影响 . 6 2.2.3 UC
2、C 对 Q 点的影响 6 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6 2.3.1 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 6 2.4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7 2.4.1.由三极管特性曲线非线性引起的失真 . 7 2.4.2 工作点不合适引起的失真 7 2.5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 9 2.5.1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9 2.5.2 共 e 极放大电路 .10 第三章 两级放大电路设计 12 总结 .1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第一章 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基础 1.11.1 放大电路放大电路 1.1.1 放大电路组成 三极管可以利用控制输入电流从而控制输出电流,达到放大的目的。 我们可利 用三极管的上述特性来
3、组成放大电路。三极管有三种基本连接方式如图 1.1 所示 (a)共(发)射极电路 (b)共集电极电路 (c)共基极电路 图 1.1 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三种连接方法 图 1.2 共发射极电路组成 b e c u i u o b e c u i u o (a)(b) b ec u iu o (c) R c R b R L U CC iBiC iE C 1 C 2 ui V U CC : 直 流 电 源 , 向R L提 供 能 量 , 给V提 供 适 当 的 偏 置 V : 三 极 管,根 据 输 入 信 号 的 变 化 规 律,控 制 直 流 电 源 所 给 出 的 电 流,使 在R L上 获 得
4、 较 大 的 电 压 或 功 率 R c : 集 电 极 电 阻 ,将 集 电 极 电 流 转 换 成 集 电 极 电 压 , 并 影 响 放 大 器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R b : 基 极 偏 置 电 阻,为 三 极 管 基 极 提 供 合 适 的 正 向 偏 流 C 1、C2 : 耦 合 电 容 (电 解 电 容), 有 效 地 构 成 交 流 信 号 的 通 路; 避 免 信 号 源 与 放 大 器 之 间 直 流 电 位 的 互 相 影 响 uo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为保证三极管 V 工作在放大区, 发射结必须正向运用; 集电结必须反向运 用。图中 Rb, UBB
5、即保证 e 结正向运用; Rc, UCC 保证 c 结反向运用。 (2)图中 Rs 为信号源内阻;Us 为信号源电压;Ui 为放大器输入信号。电容 C1 为耦合电容, 其作用是: 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加至放大器输入端, 同时隔直流, 使信 号源与放大器无直流联系。C1 一般选用容量大的电解电容, 它是有极性的, 使用时, 它的正极与电路的直流正极相连, 不能接反。C2 的作用与 C1 相似, 使交流信号能顺 利传送至负载, 同时, 使放大器与负载之间无直流联系。 图 1.3 单电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1.1.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图 1.3 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可画成如图 1.4(a)、(b
6、)所示。 图 1.4 基本共 e 极电路的交、直流通路 放大电路的分析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直流分析, 又称为静态分析, 用于求出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即基极直流 电流 IB; 集电极直流电流 IC; 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直流电压 UCE。 交流分析, 又称动态分析, 用来求出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三项 性能指标。 (b ) 交流通路 Rb Rc U C C U o U s Rs Rb Rc RL (a ) 直 流 通 路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二章第二章 放大电路工作状态分析放大电路工作状态分析 2.1 2.1 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由图 1.4(a)所示, 首先由基极回路求出静态时基极电流 IBQ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