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实 习习 报报 告告 系部 建筑工程 专业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题目 抗震支吊架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一、实习目的 1、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 验书本上的理论的正确性。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进一步巩固、深化 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并且培养自己发现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公司部门的构成和职能,整个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公司最 擅长的工作岗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二、实习地点: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时间:三、实习时间: 四、实习单位和职位:四、
2、实习单位和职位: 五、五、实习内容实习内容: 建筑机电抗震,指的是管道、风道、电缆桥架等机电设施的设计抗震,在 标准颁布之前,国内对于机电设施的保护,沿用的都是承重支撑系统,主要起 到承重的作用,基本上是没有考虑抗震设计,给系统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而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所列明应采取的措施、技术,则定义为抗震支 撑系统,以荷载力学为基础,将管道、风道、电缆桥架等机电设施牢固连接于 已做抗震设计的建筑体,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 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其抗震支撑的主要目的就是安 全,即把地震所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通俗地来讲,这类产 品我
3、们又称之为抗震支吊架。 现行国标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 6 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 计。 抗震防裂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为 0.15g 和 0.30g 地区内的建筑机电工程,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 7 度和 8 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0.10(0.15)g 0.20(0.30)g 0.40g 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 管道类别 抗震加固最大距离(m) 侧向 纵向 给水、排水 及消防管道 新建工程刚性连接金属管道 12
4、24 新建工程柔性连接金属管道;非金 属管道及符合管道 6 12 燃气、热力管道 新建燃油、燃气、医用气体、真空 管、压缩空气管及其他有害气体管 6 12 通风及防 排烟管道 新建工程普通刚性材质风管 9 18 新建工程普通非金属材质风管 4.5 9 电线套管及电缆 桥架、 缆托盘和电 缆槽盒 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线套管、电缆 桥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 12 24 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线套管、电 缆桥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 6 12 注:改建工程最大抗震加固间距为上述表数值的一半。 【知识补充】 防排烟系统可分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防烟系统采用机械加压送 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
5、疏散通道的系统;排烟系统采用机械排 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机械防排烟系统: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 机等设备组成。防烟系统设置形式楼梯间正压。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 分区有着直接的关系。 自然防排烟系统: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 前室内不用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排烟设施。利用建 筑的阳台、凹廊或在外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进行无组织的自然排烟 方式。 自然排烟应设于房间的上方,宜设在距顶棚或顶板下 800mm 以内,其间 距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自然进风应设于房间的下方,设于房间净高的 1/2
6、 以 下。其间距以进风口的上边缘计。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 最远点应在 30m 以内。自然排烟窗、排烟口中、送风口应设开启方便、灵活 的装置。 【抗震支吊架补充】 1)抗震支架的正确设计可分为四个基本步骤: 步骤一步骤一: 确定抗震支架的位置和取向。确定抗震支架的位置和取向。根据相关规范和图纸上管道的位 置、距离等来正确确定抗震支架的位置和取向。 步骤二:确定设计荷载要求。步骤二:确定设计荷载要求。根据抗震支架的位置确定支架的作用范围, 然后根据作用范围和作用管道的性质计算出设计荷载。 步骤三:选择正确的抗震支架形状、尺寸以及最大长度。步骤三:选择正确的抗震支架形状、尺寸以及最大长度。根据抗震支架与 结构的连接布置、架杆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以及计算出的设计荷载,选择抗震 支架的类型、尺寸以及最大长度。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的设计载荷和架杆与垂直方向的夹角,选择适当的紧步骤四:根据步骤二的设计载荷和架杆与垂直方向的夹角,选择适当的紧 固件类型和规格将抗震支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上。固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