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摘 要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的发展,近年来,相关学者发布 的有关内部审计的文章不计其数,其中很多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各个方面 的内容。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在理论和实际方面也正朝着国际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 方向发展,为此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具体的标准和准则。在对大量的数据 和资料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们对于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化 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治理机制治理机制 1 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研究背景及其意
2、义 19 世纪是企业家的世纪,20 世纪是管理的世纪,而 21 世纪则将是公司治理的世 纪。公司治理是公司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包括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在内的内外部机制 实施的共同治理,是通过一套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 间的关系, 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 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则会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学术界在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中,有很多不同的视角。一般来 说,主要集中在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的方法、内部审计的技术性路径、审计委 员会设置等某一个方面。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
3、式中内部审计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在内部审计机制上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这些问题在当前研究文 献中就较为少见。因此,本文试图分析、比较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制问 题,同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实践进行具体分析,以期给出有针对性 的政策建议。 2 2 国内外研究国内外研究 2.12.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研究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影响下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 国各界人士的关注,形成了公司治理的全球浪潮。公司治理的国际浪潮首先是从英国 开始的,这主要是因为英国 80 年代不少著名公司的相继倒闭引发了大家对于公司治 理问题的关注。
4、20 世纪 90 年代, 对于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机制关系的研究则进入到了实质阶段。 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在 1992 年发布并于 1994 年修订的内部控制 框架中指出,一个客观、能动和富有调查精神的董事会,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经理 层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 M.布莱尔(M. Blair,1999)则提出,大型公众公司主要的政策、战略性计划以及 日复一日的决策主要是由职业经理人来控制的,经理人所拥有的“风险资产”要小于 他们所管理的相关资产,治理制度的关键是使经理人能够对其他资源提供者负有责 任。由此他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四个问题:一是经营者有足够的权力处理风险、做出战 略决策、寻找投
5、资机会,其决策不能屈服于股东的反对,但经营者必须被禁止滥用职 权和牟取私利,需要一种机制来有效的监督约束经营者;二是部分股东能够有效监督 经营者,但如果他们掌握了控制权,则他们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以防止他们损害其 他股东利益;三是投资者需要可靠和准确的信息,但任何一种业绩测量方法都有可能 误导经营者,提供扭曲的激励;四是投资者要成为有影响的投资者,必须保证付出较 多的时间和资源。 美国蓝带委员会(1999)发表的关于提高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报告和建议中则 指出,审计委员会必须建立在整个董事会有效地完成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如果董事会 健康运行,审计委员会就可以良好的运行;如果董事会失效,审计委员会就
6、不可能成 功,审计委员会执行任务时,必须依靠高级财务经理和外部审计师,该报告反映了反 财务欺诈重心己经开始转向公司治理。 2003 年 9 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 IIA)总部前执行副主席理查德钱伯 斯先生(Richard F. Chambers)访华,他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内部审计师高级研讨班 演讲的专题之一,即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中提到了三大发展趋势,即:一是 重新介入内部控制;二是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三是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 2004 年 6 月,时任 IIA 理事会主席的鲍伯麦克唐纳先生(Bob McDonald)访华,他 为中国内部审计师演讲的内容中再次提到了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上述三大趋势。 萨伦斯,阿布多尔穆罕默迪,伦茨(2012)在与内部审计职能在公司治理中的 作用相关的因素中研究了理论上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内部审计职能相关的 几个变量,发现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 IAF 与使用基于风险的审计计划,存在 质量保证和改进程序,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计划的投入具有显著积极的联系。 玛茵(2016)在内部审计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