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目目 录录 目 录3 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3 1 研究的背景及理论意义4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4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4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7 参考文献. 12 2 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 1 1 研究的背景及理论意义研究的背景及理论意义 人力资源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并日益受到全世界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领 域。它被各国政府、企业和组织当成发展的新战略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因 此,21 世纪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 科技、新发展,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而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活”的资
2、本形式,与物质资本有着许多质的差异,其运营也必 然有所不同。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人力资本的 有效运营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要追求最高的投资绩效,必须将 人力资本运营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介绍 一、一、早期人力资本思想溯源早期人力资本思想溯源 著名的古典经济学派代表Adam Smith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初步 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思想。他认为:固定资本中包含所有居民或社会成员获得的有 用的能力。这种才能是通过包括教育、学校和学徒过程获得的
3、,一般都需要付出 现实的成本,因此,它可以被看作是固定在个人身上的、已经实现了的资本。他建 3 议由国家“推动、鼓励, 甚至强制全体国民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 法国古典经济学家Jean Baptiste Say在他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中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他特别强调人才,尤其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企业家,在生产过 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德国古典经济学家Heinrich von Thunen在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同农业和 国民经济的关系中也把人力资本包含在固定资本之中,并进一步主张将资本概 念应用于人不仅不会贬低人格, 或者有损于人的尊严,反之不用这个概念,在战 争中则是有害的。 19
4、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Friedrich List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 提出“精神资本”的概念,认为“精神资本”来自于智力方面的成果和积累,“各 国现在的状况是在我们以前许多世纪的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等积累的 结果,这些就是现代人类的精神资本。List在这里所说的“精神资本”在某种程度 上接近于当代西方经济学所使用的人力资本概念。 Alfred Marshall认为教育可以开发人力资源的智力,教育投资的得失,不能 看它的直接投资,而要看其给劳动者带来的能力和劳动力利用的机会。教育投资 会使原来默默无闻的人获得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所需要的开端。 他从抽象的数学 观点出发,看到“一个
5、伟大的工业天才的经济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育费 用; 因为,像白赛麦的主要发明那样的一种新思想能增加英国的生产力,等于十万 个人的劳动那样多”,并由此提出了一句有名的格言:“知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 最强大的火车头” 。 二、现代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人力资本理论形成 美国经济学家Irving Fisher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 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 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heodore W Schultz,在20世纪 50年代末60年代初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成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之 作。特别是Schultz
6、(1961)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 资的演讲中, 大胆而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概念与性质、人力资本投资内容与 途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思想。他不仅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 本投资理论,使其冲破重重歧视与阻挠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新的领域,而且进一步 4 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做了定量的研究。 Gary S Becker(1986)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 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进一 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使之成为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发展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发展 Paul Romer(1986)发表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一文中提出了罗默 模型。罗默的增长模型实现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化。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对于经济 增长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纳入了经济增 长模式,并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知识的外溢性, 使资本收益率是资本的递增函数,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