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目录 1 .1 .设计资料设计资料 . 1 1.1 上部结构资料. 1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1 2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承台埋深 1 2.1 选择桩型. 1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2 3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 3.1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 4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 4 4.1 C 柱的桩和承台的确定 . 4 5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 5.1 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 承台) . 5 6 .6 .
2、桩顶作用验算桩顶作用验算 6 6.1 四桩承台验算(C 承台) . 6 7 .7 .桩基础沉降验算桩基础沉降验算 7 7.1 C 柱沉降验算 . 7 8 .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8.1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9 .9 .承台设计承台设计 10 9.1 四桩承台设计(C 柱) 10 10.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3 1 1 设计资料设计资料 1.1 1.1 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底层层高 3.4m(局部 10m,内有 10 t 桥式吊车) ,其余层高 3.3m,底层柱
3、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1.2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建筑物场地资料 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 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 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 1.2.1。 表 1.2.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 层 编 号 土层名称 层底 埋深 (m) 层厚 (m) 天然 重度 (kN/m) 含 水量 (%) 孔 隙 比 液 限 (%) 塑 限 (%) 内聚 力 内摩 擦角 压缩 模量 (MPa) 地基 承载力 (kPa) 1 杂填土 1.5
4、1.5 15.5 2 灰褐色粉 质粘土 9.8 8.3 17.3 32.0 0.9 0 34.0 19.0 15.0 20.0 5.4 110 3 灰褐色泥 质粘土 21.8 12.0 16.2 33.8 1.0 6 44.0 18.0 13.8 17.5 3.2 100 4 黄褐色粉 土夹粉质 粘土 27.1 5.3 18.3 30.0 0.8 8 33.0 18.0 16.9 22.1 11.0 148 5 灰-绿色 粉质粘土 27.1 18.9 25.3 0.7 2 32.5 18.8 33.0 24.7 8.2 198 2 2. .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5、、承台埋深 2.1 2.1 选择桩型选择桩型 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 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 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层是灰褐色粉质粘土,第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厚,而第层是黄 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所以第层是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 1
6、.0m(2d) ,工程桩入土深 度为 h。 故:mh8.221123.85.1 由于第层厚1.5m,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1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层 土0.6m,即承台埋深为2.1m,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2.8-2.1=20.7m。 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建议:楼层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于土脱离,所以宜考 虑桩群、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目前, 考虑桩基的群桩效应的有两种方法。 地基规范 采用等代实体法, 桩基规范 采用群桩效应系数法。 下面用群桩效应系数法计算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15.1 四四桩承台桩承台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C C 承台)承台) 承台净面积: 222 12.335.049.1mAc 。 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 KPafq kck 22011022 kN n Aq Q cck ck 6.171 4 12.3220 kNlquQ isi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