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设 计 者: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 月 10 日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叉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题目: 叉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 装备设计装备设计 2013 年 1 月 10 日 3 摘摘 要要 工艺规程是工装设计、 制造和确定零件加工方法与加工路线的主要依 据,它对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缩 短生产周期及改善劳动条件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是生产中的关 键工作。 本文对叉杆的结构和工艺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机械加工工艺 路线,制订出了零件的铸造工艺方案和机械加工工艺规
2、程。 关键词关键词:叉杆;工艺;工时;毛坯 4 目目 录录 序言 . 5 1 零件工艺性分析 5 1.1 零件的技术要求 . 5 1.2 零件的作用 . 5 1.3 审查叉杆的工艺性 . 6 1.4 确定生产类型 . 7 2 拟定叉杆工艺路线及确定毛坯 7 2.1 选择定位基准 . 7 2.2 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 . 8 2.3 制定工艺路线 . 8 2.4 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9 3 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的计算 . 10 3.1 切削用量的计算 10 3.2 时间定额的计算 . 13 4 参考文献. 17 5 体会 18 序言序言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都向着自动化、专业化和大批量 化
3、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在体现人性化的基础上降低工人 的生产强度和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现代的生 产和应用设备多数都采用机电一体化、数字控制技术和自动化的控制 模式。在这种要求下叉杆越发体现出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特别是近年来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后,使叉杆进入了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又因需求的增加,所以生产也步入大批量化和自动化。 为适应机械设备的要求,对叉杆的设计要求和技术领域的拓展还需要 不断的更新。 1 1 零件工艺性分析零件工艺性分析 1.1 零件的零件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该叉杆的全部技术要求列如下表: 尺寸及偏差 公差 表面粗糙度 形位公差 20m
4、m 孔 043.0 0 20 mm 0.043, 1.2m 叉口上下表面 20.0 35.0 12 mm 0.15 6.3m 叉口内圆面 8mm 12.5m 10mm 孔 10 031.0 0 mm 0.031 1.2m 20 孔上端面 40mm 12.5m 1.2 零件的作用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叉杆,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 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 0.15 A 0.05 A 0.05 A 技 术 要 求 加 工 面 6 用。零件上方的 20 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下方的 46 半孔则是用于与 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
5、齿轮变速。两件 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1.3 审查叉杆的工艺性审查叉杆的工艺性 零件如图: 审查叉杆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该叉杆形状、结构比较简单, 通过铸造毛坯可以得到基本形状,减少了加工工序,又节约了材料。 除了孔以外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 过铣削、钻床等车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 7 虽然加工精度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经济的方法 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由此可以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1.4 确定生产类型确定生产类型 零件的生产类型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等)生产 专业化程度的分类,它对工艺规程的制定具有决定
6、性的影响。生产类 型一般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不同的生产 类型有着完全不同的工艺特征。零件生产类型是按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和产品特征来确定的。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 产量和进度计划。 已知此叉杆零件的生产纲领为 5000 件/年,叉杆属于轻型零件,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可确定该零件生产类型为大 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 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大量采用专用工装。 2 2 拟定叉杆工艺路线及确定毛坯拟定叉杆工艺路线及确定毛坯 2.1 选择定位基准选择定位基准 2.1.1 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同时具有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工件,为了保证不加工面 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若工 件上有多个不加工表面,应选其中与加工表面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 为粗基准。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时,应选 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作为粗基准。为保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