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前 言言 此次设计主要根据已知灵东煤矿某采区资料以及所学习的采矿学知识, 为某 采区进行采取设计。此次设计的主要方面是根据已知资料设计回采工艺,设备的 选型,以及实现各工序方案的机械化、连续化与自动化。指导思想就是基于采矿 学知识和我们经过实习对矿井的认识。设计的内容为一个采取的巷道布置形式, 回采工艺的选择,以及在采煤工作面的设备选择。这次设计的特点是煤层厚,赋 存条件稳定,采用中分层放定煤采煤法,机械化程度高,矿井的整体作业条件良 好。此次设计重点要说明的问题是回采工艺方面,包括进刀方式,支护形式,以 及顶底板管理和劳动组织形式。并且绘制基本设计图,如采区明面图和循环图标 等。 第一章第
2、一章 采取概况采取概况 1.1 地理位置、境界、尺寸和面积 采区地理位置位于一水平的2-1煤层,井田东西倾斜宽 3.80km,南北走向 长 7.30km,井田面积 27.80km 2。井田北部边界地面分布有村庄、国道和铁路等 建(构)筑物。居民分布集中,范围较大,动迁可能性较小,设计按留设煤柱考 虑,如果该区域采取不动迁村庄情况下回采,可采用保护性房柱式采煤法或充填 采煤法,但必须在局部试验成功后再推广使用。村庄煤柱以外区域,地面无保护 设施,适合长壁垮落采煤法或放顶煤采煤法。 1.2 瓦斯含量及矿井瓦斯等级,煤的自燃性。煤尘爆炸的可能性,是否煤和瓦斯 的突出, (一)瓦斯 21煤瓦斯含量为
3、0.30ml/g,3煤瓦斯含量为 0.30ml/g。根据井筒检查钻 瓦斯鉴定资料,L3 孔21煤瓦斯含量总计为 0.53ml/g,3煤瓦斯含量总计为 0.52ml/g。因此,本井按低瓦斯矿井设计。 (二)煤尘 根据 6 个褐煤层、3 个长焰煤层的煤尘爆炸测试结果,均有爆炸性。与本井 邻近生产矿井爆炸指数为 42.9%,具有爆炸危险性。因此,本井煤尘有爆炸危险 性。 (三)煤的自燃 与本井邻近生产矿井21煤和3煤属容易自燃煤层。根据井田内着火点的 测试结果,3 12煤还原样燃点为 315C,其余煤层均小于 305C。故本井 2 1、22、3 12、 3煤属容易自燃,自燃发火期为 16 个月。 1
4、.3 采区地质储量、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其中2-1煤资源储量 563.91Mt;设计可采储量 295.99Mt;设计生产能力 3Mt/a;服务年限为 100.6 年。 1.4 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设计年工作日 330d。每天四班作业,其中三班生产,一班准备及检修。 每天净提升时间按 16h。 1.5 井筒形式、出口及主要用途 采用立斜井开拓形式,副井用于提升人员和设备,主井用于提升煤炭。采用 中央并列抽出是通风方式,用一个风井。 1.6 设计采区的形式、巷道布置、现有采购生产能力和同时生产工作面个数。 矿井采用一井一面生产形式,根据井田构造形态、煤层赋存情况、井口位置 选择、主运输
5、方式、辅助运输方式和工作面回采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大巷 沿煤层走向布置,采煤工作面需俯斜开采,工作面涌水将紧随工作面,工作环境 差,工作面设备始终位于水中,影响设备性能和产量,综合分析,设计推荐大巷 沿煤层倾斜布置,其优点是工作面推进长度长;搬家次数少;走向长壁开采,便 于井下排水、通风、运输和行人。因此,一、二水平运输、轨道和回风大巷均沿 煤层倾斜布置,为避免联络巷道交叉,平面上回风大巷、带式输送机和轨道运输 大巷间距为 60m;立面上轨道巷和带式输送机巷沿煤层底板(留 1m 煤皮)布置, 回风巷沿煤层顶板(留 1m 煤皮)布置。 1.7 采煤方法、回采工艺的主要类型、开采顺序、上下煤层
6、间在开采上相互影响 的程度。 采煤方法采用分层综放采煤法,本着“先浅后深、先易后难、优劣配产” 的原则。在同一煤层内中,矿井初期先投产距工业场地最近、勘探程度最高、煤 层最厚、赋存条件最好的西采区,由近及远逐渐接续工作面;层间原则上采用下 行、扒皮、分层开采顺序。回采工艺主要类型为综放。 第二章第二章 采区地质概况采区地质概况 2.1 采区内可采煤层数、厚度、间距、倾角、走向、倾斜及其变化情况,煤层自 然发火期、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及对采掘的影响 本井田位于扎赉诺尔含煤盆地中部,为一宽缓不对称向斜构造,其轴向主 要呈北 20东方向,北端向东偏转轴向 2530,两翼地层倾角均较平缓,西 翼略陡,一般 35,浅部有时可达 7,东翼略为平缓,一般 23,浅部 有时可达 5。矿井21煤和3煤属容易自燃煤层。根据井田内着火点的测试 结果,3 12煤还原样燃点为 315C,其余煤层均小于 305C。故本井 21、 22、3 12、 3煤属容易自燃,自燃发火期为 16 个月。 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