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PS 测量实习报告书 教学单位: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GPS 测量实习报告测量实习报告 一、一、 GPS 控制网外业观测设计控制网外业观测设计 1.11.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采用 GPS 静态测量技术,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老校区南苑范围 内布设一个控制网。GPS 网的技术设计是 GPS 测量工作实施的第一 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及 GPS 网的用途、用 户的要求等对测量工作的网形、精度及基准等的具体设计。 1.2 1.2 技术依据技术依据 GPS 网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GPS 测量规范和测量任务书。 (1) G
2、PS 测量规范 2001 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 。 1998 年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 术规范 。 各部委根据本部门GPS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其他GPS测量 规程和细则。 (2) 测量任务书 在 GPS 方案设计时,一般首先要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 GPS 网的精度、密度和经济指标,再结合规范规定并现场勘察具体确 定各点间的连接方法, 各点设站观察次数、 时段长短等布网观测 方案。 1.31.3 现有测绘资料:现有测绘资料: (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苑地图 (2) 已知点的X、Y坐标 (3) 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出版社,
3、2010 (4)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1年GPS实习指导书 1.41.4 实习器材:实习器材: 南方 GPS 接收机 3 台套,对讲机 3 台,天宝接收机 2 台套,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 1.51.5 外业外业实习地点及成员实习地点及成员 (1) 地点:实习的外业在华北水院花园校区南校院范围内进行。 (2) 成员: 徐洁(组长) 、 周姣岩、 梁家磊、 桑成亮、 武锐、 黄金洋、 魏鹏飞、 雷鸣、 桂荣华 1.61.6 实习内容及原理:实习内容及原理: 1.61.6.1 .1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1) 静态测量: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数 据传输及格式转换、基线解算、网评差
4、、成果质量控制、计 算总结。 (2) 动态测量: 单机准站式 RTK:放样点坐标上传、基准站设置、流动站设 置、坐标系建立、外业放样、数据检查。 网络 RTK 测量: 学会网络 TRK 的具体操作步骤;会用手簿蓝 牙连接主机,会利用移动站接收机接收 CORS 中心的数据进 行定位。 1 1.6.6.2 .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1)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GPS 静态相对定位也称为差分 GPS, 采用载波相对定位观测量以及相位观测量的线性组合技 术,消弱各类定位误差。 作业时用两台 GPS 接收机安置在 基线的两端, 同步观测 4 颗以上 GPS 卫星,以确定基线端 点在 WGS-84 坐标系下的
5、相对位置。GPS 相对定位是通过 测量 GPS 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时间, 测定站星间 的伪距。 (2) RTK 原理:在两台静态型测量仪器间加上一套无线电数据 通讯系统(也称数据链) ,将相对独立的 GPS 信号接收系 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流动站和基准站组成。基准站把 接收到的所有卫星信息 (包括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和 基准站的一些信息(如基准站的坐标、天线高等)都通过 通讯系统传送到流动站。 流动站本身在接收卫星数据的同 时,也接收基准站传送的卫星数据,在流动站完成初始化 后, 并将基准站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本身接收到的载波观测 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基线) ,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
6、参数和投影参数,即可实时求的实用的未知坐标。 1.71.7 选点情况:选点情况: GPS控制网点的点位应满足以下需求: 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 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 (2) 点为目标要明显,视场范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减 少GPS信号被遮挡或被障碍物吸收。 (3)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 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输通道,其距离不小于 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 响。 (4) 地面基础稳定,易于保存。 (5) 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边、点联结。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组在南苑范围内选择了7个点作为控制 网的点位。这些点位包括在南苑的整体范围,D01表示位于南苑 西北的七号宿舍楼的楼顶; P21位于南苑东北角的操场的看台上; H01位于南大门口的路边; D05位于坐落于南苑东南角的行政楼的 楼顶; D06位于2号教学楼的楼顶; 这些点基本描绘出了南苑的基 本地理范围的轮廓,再在这些点位中间选择了两个点位,D02位 于南苑老浴池的楼顶,与D01和P11隔空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