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填表) 学院:车辆与动力工程 2011 年 3 月 12 日 课题名称 基于 ITS 的智能车辆技术发展分析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课题类型 论文 指导教师 职称 课题来源 生产 1.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研究依据:研究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及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也带来了交通事故、坏境污染、交通 拥堵等严重问题。在者,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信息化和智能化越来越 应用到人类社会的生产、
2、生活的各个方面,集各种先进高新技术于一体的车辆, 其性能、舒适性、安全性已经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缺陷。在这种背 景下及为解决汽车带来的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 实现更理想的汽车交通, 基于 ITS 的智能车辆技术作为 21 世纪交通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正在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 广泛重视,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 种制约不仅体现在交通堵塞问题日益突出,同时还体现在由于交通不畅而造成的 环境污染问题及相对落后的道路和先进的车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所形成的安全 隐患。 正因为如此,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
3、portation Systems, ITS)日益受到 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他们相继启动了各种以智 能交通系统为目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 如欧洲的 PROMETHEUS 和 DRIVE 项目, 日本的 VICS 和 ARTS 项目,美国的 IVHS 项目等。各国家各地区研究的项目内 容,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不尽相同,各项目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目标都是综 合利用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等,来提高道路和车 辆的利用效率,提高安全性,减少污染及阻塞的发生。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智能车辆研究领
4、域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开展这方面研 究工作的单位主要包括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如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 一汽和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共同研发了中国第一辆自 主驾驶车辆。 19931995 年,由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 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六所大学联合组成的课题组承担了“地面军用智能 机器人”的研究项目,移动机器人的代号为 7B.8。7B.8 系统的车体选用 国产跃进客货车改制,车上安装有彩色摄像机、激光雷达、陀螺惯导定位、 超声波传感器等。其体系结构以水平式结构为主,采用传统的“感知建 模规划执行”算
5、法,其直线跟踪速度达到 20km/h,避障速度达到 5 10km/h。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智能车辆课题组从1992年开始一直开展智能车辆自 主导航研究。在智能车辆的体系结构、传感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路径识 别与规划、智能车辆前方障碍物探测及车距保持等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目前已经研制了4代JUTIV型智能车辆。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对智能车辆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智 能车辆的控制体系结构、路径图像识别和跟踪控制、路径规划和避障等方面取得 了一定成果。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智能车辆技术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主要集中在美 国、日本及欧洲的几个发达国家。
6、比较有代表性的智能车辆有: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与陆军合作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地 面自主车辆(ALV) 。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 1992 年研制的 Navlab自主车 在道路上以 75 千米/小时的速度自主驾驶了 3.2 千米。 德国奔驰公司与位于慕尼黑的联邦国防大学进行合作,已先后研发出 VaMoRs 和 VaMoRs-P 两种实验车。 法国帕斯卡大学自动化与电子材料科学实验室与法国雪铁龙汽车技术 中心合作,研制了 Peugeo 系统。法国国防部也开发了 DARDS 自主侦察演 示车,既可自主驾驶,也可遥控。 日本防卫厅技术本部第四研究所也研制了一种多用途自主车。它可在 崎岖的道路上自主行驶,可用于扫雷,也可作侦察车使用 3.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1.掌握交通系统尤其是 ITS 相关理论,了解 ITS 理论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与发 展趋势;掌握智能车辆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在 ITS 框架体系下发展方向。 2.调查某城市 ITS 与智能车辆技术的发展现状,利用理论,通过对比、分析, 探讨其在其解决交通问题方面的作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