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DA 课程设计报告 1 目录目录 目录目录 1.1EDA 简介 2 1.1.1EDA 的发展史 2 1.1.2EDA 的应用 3 1.1.3EDA 技术的设计方法 3 1.2 数字系统设计. 4 1.2.1 数字系统设计模型 . 4 1.2.2 数字系统的设计步骤. 5 2.1 任意波形产生器的系统构成. 7 2.1.1 直接模拟法 . 7 2.1.2 直接数字法 . 7 2.1.3 基于地址计数器的直接数字和成法 . 8 2.1.4 基于相位累加器的直接数字合成法 . 8 2.2 任意波形产生器的作用 10 2.3 任意波形产生器的应用场合 10 3.1 设计要求 12 3.2 设计思路
2、12 3.3 设计流程 13 3.4 设计步骤及程序 13 3.5 硬件实现及调试结果 21 3.5.1 硬件实现 21 电路模块组成部分: . 21 3.5.2 调试结果 22 参考文献 30 EDA 课程设计报告 2 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 1.1EDA1.1EDA 简介简介 1.1.1EDA1.1.1EDA 的发展史的发展史 EDA 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 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 技术 就是以
3、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 EDA 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 HDL 完 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 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 编程下载等工作。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诞生至今,自动化软件(组态软件)已有 20 年的发 展历史。 应该说组态软件作为一种应用软件, 是随着 PC 机的兴起而不断发展的。 80 年代的组态软件,像 Onspec、Paragon 500、早期的 FIX 等都运行在 DOS 环境 下,图形界面的功能不是很强,软件中包含着大量的控制算法,这是因为 DOS 具有很好的实时性。90 年代,随着
4、微软的 Windows 3.0 风靡全球,以 Wonderware 公司的 Intouch 为代表的人机界面软件开创了 Windows 下运行工控软件的先河, 由于 Windows 3.0 不具备实时性,所以当时,80 年代已成名的自动化软件公司 在对于操作系统的支持上,或按兵不动,或将组态软件从 DOS 向 OS/2 移植,人 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工控软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控制能力,必 须运行在一个具备实时性的操作系统下, 像 DOS、 OS/2、 Win NT (1993 年才推出) 等。历史证明,在当时的硬件条件下,上位机做人机界面切中了用户的需求, Wonderware 因
5、而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自动化软件厂商,而在 80 年代靠 DOS 版组态软件起家,后来向 OS/2 移植的公司后来基本上都没落了。 首先,自动化软件主要包括人机界面软件(HMI) ,像 Intouch、iFix、组态 王等;基于 PC 的控制软件,统称软 PLC 或软逻辑,像亚控的 KingAct 以及即将 推出的组态王嵌入版、西门子的 WinAC 等;还包括生产执行管理软件,许多专家 也将这一类软件归为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像 Intellution 公司的 iBatch、Wonderware 公司的 InTrack 等,另外
6、,与通用办公自动化软件 EDA 课程设计报告 3 相比,自动化软件还应包括相应的服务。 其次,自动化软件主要具备如下功能及特征:工业过程动态可视化;数据采 集和管理;过程监控报警;报表功能;为其他企业级程序提供数据;简单的回路 调节;批次处理;SPC 过程质量控制;符合 IEC1131-3 标准。 1.1.2EDA1.1.2EDA 的应用的应用 (1)在教学方面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投入,同样需要掌握这些 新技术的人才几乎所有的高校电类专业都开设了 EDA 课程,让学生了解 EDA 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掌握 HDL 语言编写规范,掌握逻辑综合的理论及算法, 能够从事简单电子系统的设计。学校通过 EDA 实验教学,加快了 EDA 人才培训的 速度,建立了 EDA 技术人才基础,并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奠定基础。 (2)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方面 利用电路设计和仿真技术,利用虚拟仪器对产品测试,将 CPLD 和 FPGA 器件 的开发应用到设备中, 有利于早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错误, 避免设计工作的浪费, 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灵活性, 缩短了产品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