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
资源ID:1397780
资源大小:95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传动轴---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1、 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目录目录 设计目的2 设计任务及要求.2 设计题目3 传动轴受力简图5 弯矩扭矩图.6 设计等轴的直径.9 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10 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12 数据说明17 设计感想17 附:程序计算结果截图,计算机程序设计 - 1 -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 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 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 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 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
2、算方法及手段溶为一 体,即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 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 思想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有以下六项: 1. 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 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 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求结合起 来。 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 (高等数学、 工程图学、 理论力学
3、、 算法语言、 计算机等) ,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 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 理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 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该题目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说明,要求书写工整,语言 简练,条理清晰、明确,表达完整。
4、具体内容应包括: 1.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及零件图。 2.画出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按比例标明尺寸、载荷及支座等。 3.静不定结果要画出所选择的基本静不定系统及与之相应的全部求解过程。 4.画出全部内力图,并标明可能的各危险截面。 5.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图及由此判定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图。 6.各危险点的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 7.选择强度理论并建立强度条件。 8.列出全部计算过程的理论根据、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必要的说明。 9.对变形及刚度分析要写明所用的能量法计算过程及必要的内力图和单位力图。 10.疲劳强度计算部分要说明循环特征, m ax , m in ,r, m , a
5、 的计算,所查 k, 各系数的依据,疲劳强度校核过程及结果,并绘出构件的持久极限曲线。 - 2 - 二、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二、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 1.分析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讨论其原因、改进措施。 2.提出改进设计的初步方案及设想。 3.提高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措施及建议。 三、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三、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 1.程序框图 2.计算机程序(含必要的语言说明及标识符说明) 。 3.打印结果(数据结果要填写到设计说明书上) 。 四、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四、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与工程中的一般设计过程相似,从分析设计方案开始到进行必要的 计算,并对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前松后紧,甚至 不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设计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结合设计题目 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制定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时间分配方案等。 2. 从外力及变形分析入手,分析计算内力、应力及变形,绘制各种内力图及位移、转 角曲线。 3. 建立强度、刚度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以及必要的公式推导。 4. 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调通程序。 5. 上机计算,并打印出结果。 6.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