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

    • 资源ID:1397465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

    1、1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 的研究的研究 引言 旅游业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 集传统与现代, 生产性与生活性, 劳动密集与资金、 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服务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 日益提高,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方式,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直遵循 “适度超前” 的原则,立足于开发国内旅游市场.当前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 旅游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国内旅游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发达与否和国民经济发展 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多,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 但按照

    2、世界大多数国家国际与国内旅游收入的一般比例 1:9 计算,国内旅游还远远低于 正常水平,国内旅游市场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内旅游 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国内旅游逐渐在我国的旅游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扩大内 需的背景下旅游产业也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稳步 上升,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拉动国内需求的新动力.在我 国的旅游消费中,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层次和消费总量上都居于主体地位,因此,研究 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行为, 对于有效地引导旅游需求, 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具有一定的 实践意义. 2 1 理论模型的设定 1.1 影响因

    3、素分析 旅游消费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同时受到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的影响.非 经济因素包括个人消费动机、个人偏好和国家节假日政策等一些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有 以下两个方面: 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决定着其旅游消费的水平及潜在的 旅游者是否能够实现旅游.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户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 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 收入.根据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

    4、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边际消费倾向 递减. 2.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物价水平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当货币收入(名义收 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人们的实际收人下降,进而会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抑 制消费.所以,人均旅游消费与消费价格水平应呈相反方向变动. 1.2 模型的建立 考虑到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 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LNY= 0 + 1LNX+ 2 LNP+ 其中, 为常数,Y 为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 X 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 为城镇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 、 分别为 X、P 的系数. 表 1 19

    5、962009 年统计数据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 消费支出(元)Y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3 收入(元)X 城镇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 P 1996 534.1 4838.9 108.8 1997 599.8 5160.3 103.1 1998 607 5425.1 99.4 1999 614.8 5854 98.7 2000 678.6 6280 100.8 2001 708.3 6859.6 100.7 2002 739.7 7702.8 99 2003 684.9 8472.2 100.9 2004 731.8 9421.6 103.3 2005 737.1 10493 101.6 2006

    6、766.4 11759.5 101.5 2007 906.9 13785.8 104.5 2008 849.4 15780.8 105.6 2009 801.1 17175 99.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 2 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借助 EVIEWS 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整理回归结果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LNY=732.2877+0.022174LNX-2.209373LNP (523.8610) (0.003660) (5.146829) t= (6.058771) (-2.529269) R2=0.769455 R=0.727538 F=18.3565 由回归结果可知,可决系数 R 2=0.769455 4 =0.727538 ,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在因变量 的变化中有 76.9455%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即有 76.9455%可以通过所估计的函数来解释. X 和 P 的 t 统计值分别为 6.058771,-2.529269.在 显著性水平 0.05 下, (14-2-1)=2.201 小于 t0


    注意事项

    本文(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为本站会员(毕****文)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