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前言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机车和大部分专业 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 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 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 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所学的知识所限,考虑的不够全面,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 各位老师多加指教,提出您宝贵的建议。 1 零件的工艺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 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
2、新绘制,知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 技术要求齐全。该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均需切削加工,各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 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以下是泵体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 求和粗糙度。 1.泵体底面的粗糙度为 12.5m;左端面粗糙度为 3.2m;右端面粗糙度 为 12.5m;两侧的凸台表面粗超度 Ra12.5m;底面两个9 的通孔粗超度为 25m,底面两个20 深度为 2mm 的孔粗超度为 12.5m。 2.孔60H7,粗糙度为 63.2m,对于左端面的垂直度为 0.02; 3.孔15H7,粗糙度为 3.2m,对于60H7 的同轴度为 0.15。 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一
3、般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该零件没有 很难加工的表面,上述各表面的技术要求采用常规加工工艺均可以保证。 1.21.2 零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生产类型 零件的生产纲领:大批量生产。 2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2.1 选择毛坯选择毛坯 该零件材料为 HT200,零件结构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为使零 件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保证零件工作可靠,故采用机器铸造成形,以提高生产 效率。 2 2.2.2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铸件的材料和铸造方法确定毛坯铸件典型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表,然 后查取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表得;左端面的单边余量在厚度方向
4、为 1.4mm,右 端面的单边余量在厚度方向为 1.4mm;底面的加工余量为 1.4mm;两侧凸台的 单边加工余量为 1.4mm;60H7 的孔的单面余量查表得 0.7mm。 2.32.3 确定毛坯尺寸确定毛坯尺寸 毛坯尺寸为零件的尺寸加上所查得的加工余量值。 2.42.4 设计毛坯设计毛坯 (1)确定圆角半径 需要加工的和不需要加工的过度表面处圆角半径为 R=2mm;其余的圆角半 径为 R3R5。 (2)确定拔模斜度 查表得: 拔模斜度为 5 (3)确定分模位置 选择在主视图中距左端面 28mm 处的平面为分模面。 3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3.1 定位基准的
5、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按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 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 对位置精度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现以零件的左端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 准。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 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选择60H7 孔为精基准。 3.23.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泵体的底面 表面粗糙度为 Ra12.5,需进行粗铣。 (2)泵体的右端面 表面粗糙度为 Ra12.5,需进行粗铣。 (3)泵体两侧的凸台 表面粗糙度为 Ra12.5,需进行粗铣。
6、(4)60H7 的孔 公差等级为 IT7,内表面粗糙度为 Ra3.2,由于改 孔在铸造是已经铸出来了,所以需要先进行粗镗,再进行半精镗,可达到 7 级 精度。 (5)泵体的左端面 表面粗糙度为 Ra3.2,且要与孔60H7 的轴线保证 0.02 的垂直度,需先进行粗铣,再进行半精铣。 (6)15H7 的孔 公差等级为 IT7,内表面粗糙度为 Ra3.2,与孔 60H7 要满足 0.02 的同轴度,所以要以孔60H7 为定位基准,需先钻,再粗 铰,然后进行精铰可达到要求。 (7)22 的孔 表面粗糙度为 Ra12.5,只需锪钻就能达到要求。 (8)底座上两个9 的孔 表面粗糙度为 Ra25,只需钻即可。 (9)底座上两个20 的孔 表面粗糙度为 Ra12.5,需用平底锪钻。 (10)6 个 M6T14 的螺纹孔 先钻孔,再用丝锥攻螺纹。 (11)3 个 M4T10 的螺纹孔 先钻孔,再用丝锥攻螺纹。 (12)2 个 G1/8 的螺纹通孔 先钻孔,再用丝锥攻螺纹。 (13)7的斜面 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