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冲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题目 材料为冷轧钢板 20,厚度 未注公差尺寸均按级 - 2 - 目 录 一、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 4 - 1、结构工艺性 - 4 - 2、公差与粗糙度的要求 - 4 - 、冲裁材料的工艺性分析. - 4 - 二、确定基本冲裁工序,编制冲压工艺 . - 4 - 、确定基本工序的数量 - 4 - 、确定工序顺序. - 5 - 、进行工艺组合,确定工艺方案 - 5 - 三、确定模具的基本结构类型 . - 5 - 四、排样图的设计 . - 5 - 、确定条料宽度. - 5 - 2、步距的计算 - 6 - 3、绘制排样图 - 6 - 五、计算塑料的利用率 . - 6 -
2、 六、计算冲裁工艺力,选择压力机 . - 7 - 1、冲裁力 FP的计算 - 7 - 2、卸料力 FQ的计算 . - 7 - 3、推料力 FQ1的计算 - 7 - 4、冲裁压力 F 的计算 . - 8 - 5、压力机的选择 - 8 - 七、计算压力中心 . - 8 - 八、确定凹模板外形尺寸 - 9 - 1、平行于送料方向上的尺寸计算 - 9 - 2、垂直于送料方向上的尺寸计算 - 10 - 3、选择典型组合 - 10 - 九、计算凸模外形尺寸 - 10 - 1、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 10 - - 3 - 2、计算凸凹模制造公差 - 10 - 3、分析凸凹模的磨损状况,计算刃口尺寸 - 10
3、 - 4、凹模洞口侧壁形状的选择 . - 12 - 5、凹模的结构设计 . - 12 - 6、凸模的结构设计 . - 12 - 7、导料板的设计 - 13 - 8、模柄的选择 - 13 - - 4 - 一、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1、结构工艺性 () 、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 () 、该零件凹槽内有尖角,因图纸上无特殊要求,可认为此处圆角半径 R0.25t,可取 R=0.5mm,计算; () 、零件上无悬臂和狭槽; () 、零件的壁厚分析。孔间距为 40mm,显然满足加工要求,最小孔边距为 7mmt,也 满足加工要求; () 、零件边缘相交处为圆角,用落料或切断都是允许的; () 、检查最小孔径。由
4、图知,最小冲孔直径为 5mm2.5t,显然是合符冲裁要求的,无 需做进一步的校验。 2、公差与粗糙度的要求 虽然零件的厚度 t=2mm,较厚,但由于图纸上无特殊加工要求,精度等级均按 IT14 级计算,根据冲孔的加工特性知,一般性冲孔就可以达到要求。 、冲裁材料的工艺性分析 被冲材料为冷轧 20 号钢,冲裁性能较好,根据一撒谎能够分析,该零件的冲裁工艺 性较好。 二、确定基本冲裁工序,编制冲压工艺 、确定基本工序的数量 工件外形简单,可以进行一次落料或切断就可获得,内形可以进行冲孔,两个直径 均为 5mm 的孔可由一次冲孔获得。 - 5 - 、确定工序顺序 采用复合工序模,工序顺序为:先冲孔,
5、后落料或切断 、进行工艺组合,确定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级进冲裁模。 方案二:先冲孔,后切断,采用少废料级进冲裁模。 方案三:同时冲孔和落料,采用复合模工序冲裁。 其中,因零件图上的精度要求不高,采用方案一即可满足加工要求,模具的数量少, 操作方便,有较高的生产率,且级进冲裁模中的侧刃定距级进模还可以实现自动送料,优于 始用挡块级进模,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方案二中虽省料,但精度过低,一般很少采用; 方案三中,模具可以使工件达到很高的精度,但操作复杂,效率低,成本也高。 综上,采用方案一较为合理。 三、确定模具的基本结构类型 由第二步工艺方案的拟定知,模具的结构应为侧刃定距级进
6、冲裁模。 四、排样图的设计 由于零件精度不是很高,所以采用单侧刃定距即可满足要求。 、确定条料宽度 依据以下公式计算 B 0 1 )2( nbal 式中:B-料宽基本尺寸,mm; l-条料宽度方向的最大轮廓尺寸,54mm; n-侧刃个数,取 n=1; b-侧刃切料宽度,对于金属材料,一般宽度为 12.5mm,取 2mm 计算; - 6 - a1-由教材表 2-6 知 a=1.5mm,a1=1.8mm。 从而 B=54+21.8+12mm=59.6mm -条料剪切公差,查教材表 2-7 可得=0.4。 2、步距的计算 由图知,步距 A=18+1.5mm=19.5mm 3、绘制排样图 五、计算塑料的利用率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一个步距内冲件的材料利用率 %100%100 0 BA S S S 式中:A-步距,19.5mm; - 7 - B-条料宽度,59.6mm; S-一个步距内制件的实际面积,mm2; S 0-一个步距内所需毛皮面积,mm2。 从而%100 59.65.19 )7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