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矿山测量 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学号:学号: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20122012 年年 6 6 月月 2020 日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概述.1 1.1 设计目的 1 1.2 设计内容 1 1.3 编制依据 1 1.4 坐标系统 1 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2 2.1 两井定向方案 2 2.1.1 技术规范及限差要求 2 2.1.2 测量方案 3 2.1.3 投点、连接 4 2.1.4 工作组织与安全措施 5 2.2.2 陀螺经纬仪定向步骤 7 2.2.3 组织工作与注意事项 8 2.2.3 陀螺经纬仪定向误差分析 .8 2.3 两种方案的比较 .8 2.3.1 两井定向精度
2、估计 8 2.3.2 陀螺定向精度估计 9 三、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11 3.1 井下导线的等级与布设 . 11 3.2 导线布设系统 12 3.3 精度估算 . 13 3.3.1 基本控制精度估算 13 3.3.2 采区控制精度估算 14 四、高程联系测量. 15 4.1 高程导入方法 15 4.1.1 钢尺导入高程 . 15 4.1.2 钢丝导入高程 . 16 4.1.3 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 17 4.2 精度估算 . 17 五、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8 5.1 地面水准测量 . 18 5.1.1 地面水准布设方案 18 5.1.2 地面水准精度估算 19 5.2 井下水准控制网设计 21 5
3、.2.1 井下水准布设方案 21 5.3 井下三角高程设计 . 23 5.3.1 布设方案 23 5.3.2 精度估算 23 六、经验与收获 24 1 一、一、课程设计概述课程设计概述 1.1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 是对学 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 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为了通过模拟实践更好 的理解课本知识,更真实的了解矿山测量工作,环境与测绘学院在 2012 年 5 月组织 09 届学生 进行为期一周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让学
4、生将学过的知识有效的复习并形成体系。 1.2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1)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2)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3)高程联系测量 (4)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3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测量规程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8314-2009) (4)DZS3 水准仪使用说明书 (北京博飞) ; (5)Leica TC1500 用户手册(瑞士徕卡);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2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 100395。 1.4 坐标系统坐标系统 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应尽可
5、能采用 国家 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 区坐标系统。矿区面积小于 50 2 km 且无发展可能时,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2 二、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平面联系测量,简称定向。矿井联系测量的目的 是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其必要性在于: (1)需要确定地面建筑物、铁路和河湖等与井下采矿巷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需要确定相邻矿井的各巷道间及巷道与老塘(采空区)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地划定两相邻矿
6、井间的隔离矿柱。 (3)为解决很多重大工程问题,如井筒的贯通或相邻矿井间各种巷道的贯通,以及由地面向井 下指定地点开凿小井或打钻孔等等。 联系测量的任务在于确定: (1) 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 (2) 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 x 和 y; (3) 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 H。 本设计采用两井定向方案与陀螺经纬仪定向两种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精度评定和比较。 2.1 两井定向两井定向方案方案 当矿区有两个立井,且两井之间在定向水平上有巷道相通并能进行测量时,就要采用两井 定向。两井定向时,由于两垂球线间距离大大增加,因而由投点误差引起的投向误差也大大减 小,这是两井定向的最大优点。 A x 1 2 3 4 B A B x x 两 井 定 向 示 意 图 图 两井定向示意图 2.1.1 技术规范及限差要求技术规范及限差要求 表 近井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与精度要求 3 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两井两次独立定向所算得的井下定向边的方位角之差,不应超过 1。则一次定向的中误差为 0 60222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