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寨沟野外实习报告

    • 资源ID:1397178       资源大小:150.7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九寨沟野外实习报告

    1、 本次是实习参与师生 80 人左右, 野外实习地点童话世界九寨沟以及人间瑶 池黄龙。实习时间为 2011 年 7 月初,四天实习时间。 首先介绍九寨沟和黄龙: 九寨沟与黄龙的地理位置: 九寨沟景区图: 黄龙景区图: 一,一,九寨沟概况:九寨沟概况: 1.地理: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103 4610450E,32553320N) 。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 450 公里,总 面积约 720 平方公里,其中 52%为林木繁茂的原始森林。境内山脉、沟谷纵横交 错,雪峰耸峙,溪涧四布。属高山深谷碳酸堰塞湖地段;主景区长 50 余公里, 由呈“丫”字形的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主沟组

    2、成,无数的湖泊、草海、瀑布、 溪涧散落其间。 古时九寨沟一带被称为 “翠海” 。 据 松潘县志 翠海 记载: “羊峒番部内, 海狭长数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岚。 ”现在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 族寨子,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 钙形成的结晶体;而来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泉又异常洁净,加之梯形状的湖泊层 层过滤,其水色愈加透明,能见度高达 20 米。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 被誉为九寨沟“五绝” 。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3、1992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1997 年,又 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 荣的景区。 2.地质地貌:从大地形背景看,九寨沟处于青藏高原东南斜面向四川盆地过 渡的地带,即我国第一大地形台阶的坎前转折部位。因此,这里各种地貌作用营 力交错复合,造就的地貌类型多,形态变化大,组合复杂,独具特点。 九寨沟坐南朝北,主沟南北向,纵深约 50km。其下游为树正沟,逆沟而上 约 14km 处,分叉为日则沟和则查洼沟,因此平面上呈“人”形分布。流域四周 分水山地,以石灰岩层为主雄伟峻峭,冬季积雪皑皑;广大山地坡面,无论陡峭 或缓倾,皆

    4、林海苍茫,从下面的阔叶林向上部经针阀混交林到高处的针叶林,层 次分明,景观斑烂。山流域内一些“不良”的坡面和支沟,崩、滑坡、泥石流发 育。河谷底部多种地貌,作用营力产生的物质在此经搬运和堆积。这里,流水作 用以及旺盛的钙华沉积和;地下伏流为主的喀斯特作用,它们复杂组合(包括物 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形成以钙华堤埂、滩流、湖泊(海子)和瀑布(跌水) 为主要造型地貌的景观组合,映衬着雪山伟峰、湖光倒影、林岚飞瀑,构成我国 独具特色,被誉为“童话世界”的有名自然风景区。 地貌的演化:古老的地质构造奠定了现代地貌发育的基本格架和发展方向。 根据本区地层出露是以上古生代海相地层为主的特点看, 从上古生代

    5、到三迭纪时, 本区还曾是一片汪洋和浅海、 滨海的环境, 沉积了厚层的灰岩, 局部有砂岩夹层。 以后经历了印支和燕山运动,其中尤其是印支晚期的运动,使本区古生界与三选 系整体一致卷入,成为区内碳教盐岩类最集中、褶皱最频繁的地段。以后又经燕 山运动的反复作用, 终于海洋变为陆地。 岩层发生变质、 褶皱和断裂 (包括节理) 发育。以北西和东西向构造为主。它们和层面交错切割,岩层比较破碎。第三纪 以来, 喜马拉雅运动的兴起, 表现为新构造的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 以上升为主, 河流在原始地面上沿着构造上的薄弱带发育, 终于形成九寨沟这样高原斜面上缓 倾斜的“人”字形水系格局。 总之:1九寨沟地貌的基本特

    6、征是:高山带以季节性的冰雪作用为主,众 多冰缘地貌发育;同时穿插有不少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遗迹;山地还有普遍的 喀斯特作用地貌,但大部分岩柱、峰丛、洞穴是属于古喀斯特地貌的残余类型, 现代高寒气候下只能形成小规模的溶沟、溶芽等表部微地貌形态。 2九寨沟 地貌的形成是建筑在古老的地质历史基础上。地质构造(主要为岩性、构造和构 造运动性质)决定了山脉和山系发育的基本格架和可能发展的方向;而现代地貌 的形成又是十分年轻的, 则查洼沟中的长海和上季节海的堵塞坝体是明显古冰川 的堆积和堵塞成湖,古冰作用只有一次,发生在晚更新世末期,其作用下限只到 达海拔 2800m 的谷地处。3九寨沟地貌的演化是在古老地质历史的基础上,第 四纪新构造运动的上升、稳定和地震等作用性质贯穿着地貌发育的全过程。喀斯 特作用的地貌过程也是始终存在的 (不同时段、 不同环境下作用性质有所差异) , 但是区内现代地貌类型及其组合,主要是谷地钙华地貌的主体形成是很新的,它 们主要是第四纪冰后期气候适宜期到现代自然环境下的综合产物, 它的存在又是 与坡面、山地的各种地貌及生态环境相


    注意事项

    本文(九寨沟野外实习报告)为本站会员(毕****文)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