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 见习地点:见习地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矿山博物馆 2011 年年 12 月月 5 日日 第一章第一章 绪言绪言 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 开野外地质观察。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 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作为地质学的学习者来说, 在大自然中 进行的地质观察是认识地质体及其他地质现 象的有效途径,是“实践演习” 。只有通过野外观察,才能真正认识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地质 体及地质现象,从而加深对地质学概念的理解,巩固和加拓展中地质学知识。因此
2、,野外地 质观察对切实掌握地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目的是掌握野外地质观察和认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包括: 观察和认识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的方法与技能,仪器、工具和资料的使用,地址要素的测量, 记述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特征的文字描述与土建绘制,以及标本的采集等。认识三大岩石(火 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 、地层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的常见类型或类别。初步 了解内、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貌相关现象与知识, 以及主要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作用的基本过 程。 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园区集中展现了大冶铁矿悠久的采集
3、历史,是一座由百年矿山发展起来的容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现代化主题公园。东邻三 楚第一山-东方山,西界大冶古八景之一的“雉山烟雨”-白雉山,现隶属于武 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106 国道、武九铁路横贯矿区,交通条件优越。公园东北部的 铁山呈西北向延伸,最高点为四峰山,海拔 487.05 米。次为白雉山,海拔 472.52 米。西南 部是丘陵、垅岗,山顶浑圆,坡度较缓。残丘之间主要是坡积、冲积物构成的低洼谷地。南 部盛洪卿最低,标高为 33 米。为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岩溶以溶芽、溶槽和溶沟为主, 落水洞和溶涧也较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是很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量充沛, 植物茂盛,樟树为主
4、要树种。 一、实习任务 一、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 测量岩层的倾向、走向、倾角。小组合作,互相讨论,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二、运用所学地质知识进行路线观察,了解实习地区的 地层出露情况及分布特点; 1 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 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2 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 、岩浆 岩、变质岩和各类矿产,并能掌握主要岩石类型和矿产特征的描述方法。 3 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层理、缝合线、虫迹等) ,并能应用这些 原生构造解决有
5、关地质问题。 4 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 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 并能根据 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三、采集岩石标本,研究其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着重研究其含矿情况; 四、考察实习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而深入了解其构造变动过程; 五、整理笔记,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实习目的 1、增加野外实践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2、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为今后更远距离,更大规模 的野外实习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学事业的崇高使命。 实习要求实习要求 以组为单位在
6、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考察, 听从老师指导, 保持与组长和其他小组成员间的 密切联系。注意人身安全,未经允许,不得用手接触馆内矿物标本,不得损坏公物。沿途认 真观察地质地貌状况,采集岩石标本,并做好相关笔记,重要区域可通过拍摄照片或素描保 存图片。 实习时间:2011 年 12 月 3 日上午 8:00 到 13:00 第二章第二章 地层 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地层是地壳中 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 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 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 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地层是研究一切地质问题的基础,确定地层的年代是进一步研究当地地质构造,地壳 运动, 山川的来龙去脉一直矿产形成的过程等的必需步骤, 所以在野外实习时对地层的确定 是十分重要地层 。 我们在研究地层之前,必须先选择一块岩层处露情况较好的区域,因此次的实习地区 是建立在千年矿山的基础之上的, 这里有保存良好的人工露头, 我们可以在天坑上部阶梯旁 的采矿剖面上看到清晰的地层分布。矿床产出的具体部位在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接触带上。 矿区出露的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