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一、一、 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背景 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内的人们所从事的, 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 润所进行的活动,教育与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受教育的一个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这里教育就成为了一项投资,以期能 够在未来的就业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来弥补所投入的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 我国 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另一方面,就业的形式却越来越紧张,接受 教育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20 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整
2、 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遵循国际通用的关于失业的定义, 我国已经出 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 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印度等 发展中国家,毕业生的失业率是社会整体的失业率的几倍。 上述这些情况都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能否通过教育的改革来改 善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几年我国对教育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们 该如何改才能有效的缓解毕业生就业的难题。 二、二、 研究的成果研究的成果 (一) 、对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 对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得出了很多 结论。 第一种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 于供需的不平衡导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
3、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 都出现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把教育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究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人力资 本概念的提出(1935 年沃尔什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 出)以及完善(代表人物:舒尔茨,丹尼斯,贝克尔) ,在人力资本 理论中,教育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美】舒尔茨著,蒋斌、张 衡译: 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 ,商务印书馆,1990) 。但 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失业”和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在各 国蔓延。 菲利普.库姆斯指出, “知识青年大量涌向本以饱和、又被严重的 经济衰退进一步削弱的就业市场, 从
4、而引起职业队文凭等级的要求突 然急速提高,造成了普遍的个人痛苦和不祥的政治动荡” (菲利普. 库姆斯著世界教育危机 ,赵宝恒,李环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 表表 1,1970-1982 年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青年与成人失业率之比。年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青年与成人失业率之比。 国家 1970 1976 1980 1982 澳大利亚 加拿大 芬兰 法国 日本 西班牙 瑞典 英国 美国 2.1 2.4 1.8 2.2 2.2 3.0 2.4 1.5 3.1 3.3 2.5 2.7 3.2 1.7 3.6 3.1 3.1 2.6 3.8 2.4 2.8 3.6 2.0 3.8
5、 3.6 3.1 2.6 2.9 2.2 2.9 3.7 2.1 3.9 3.3 2.4 2.3 (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就业展望 ,转引自桑锦 龙, 教育转型与专科毕业生就业 ,2008) 教育经济学家 M.布劳格(M.Blaug)认为造成毕业生失业的原因 不是大学毕业生的绝对过剩, 而是供给的快速增长。大学毕业生的突 然泛滥会造成毕业生的失业, 如果说毕业生能够缓慢的进入市场,那 么这些毕业生就能够被劳动力市场所吸纳。 表表 2,1995 年部分欧洲国家经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毕业生失业年部分欧洲国家经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毕业生失业 率状况率状况 国家 人均国
6、 民生产 总值 (美 元) 高等 教育 毛入 学率 (%) 毕业一年后 失业率(%) 毕业五年后 失业率(%) 所有劳动者失 业率(%) 非大 学 大学 非大 学 大学 非大 学 大学 芬兰 法国 德国 意大 利 西 班 牙 24080 26050 28260 20120 14510 66.9 49.6 42.7 40.6 46.1 20 17 m m 58 9 20 5 52 46 11 6 m m 31 6 10 m m 17 9.7 5.9 5.2 m 16.6 6.2 7.0 4.7 7.3 13.8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我国学者提出的 “教育过度” 和 “知识失业” 等问题也是对这种观点的补充。如:1995 年,陈昌贵在关于我国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非经济学思考中提出: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将 会造成大量的教育性失业” ;张桂春在关注“教育性失业”问题的 新视角一文中指出: “教育性失业现象是教育产品出于买方市场下 的典型产物” ;杨立安认为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是相互联系的,与教 育过度相伴生的是知识失业(杨立安,浅析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