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题的意义与背景一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以及旅游的普及,大学生们不再 满足于团体旅游和包价旅游这种规范化与程式化的出游方式,在日益崇尚自我的时 代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自助旅游(independent travel) ,充分实现自己 的个性需求,寻求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是指以 “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且没 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同时,交通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的发展也使自助 旅游更加便捷,自助旅游市场得以迅猛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自助旅 游变成我国现代旅游业的
2、一种新趋势。但是自助旅游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其发 展仍然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此课题对我国自助游的有序发展具有 较强的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自助游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一 是通过对自助游的特点、行为、动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喜欢旅游的大学生在 参与自助游活动时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帮助,能更好地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二是政 府相关部门重视学生群体,对大学生自助游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 规和出台一些保护性的政策。三是希望通过本文对大学生自助游行为的调查分析, 让旅游业界能更重视大学生市场的重要性和特点,并能有针对性的推出一些适合大 学生特征的旅游线路产品等,提
3、高旅游产品的针对性和增强旅游行程的自主性和体 验性。 二国外研究状况二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旅游行为的研究开始得较早,发展也比较为成熟,有对旅游心理、旅游 决策、旅游消费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对旅游者消费全过程的研究较为重视,此外还 有对青年旅行者行为的研究。 1.对旅游心理的研究。对旅游心理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旅游动机、 旅游感知、旅游态度的研究。自从 Dann (1977)将推一拉理论运用到旅游学领域, 该理论就得到不断的研究和应用,此后推一拉动机理论不断得到各位学者的重视, 并运用到旅游行为研究中。如 Samuel Seongseop Kim 等(2003)运用推一拉理论对韩 国国家公
4、园旅游者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Iso-Ahola(1982)运用“逃离一寻找”方 法来解释旅游动机, “逃离”是指离开日常的生活环境的想法, “寻找”是指相比较 环境来说内心希望得到的回报 Jo Kristen K. Swanson 等(2006)分析旅游动机对旅 游者购买纪念品类型的影响,及其纪念品的属性和纪念品出售地的属性。 2.旅游决策的研究。国外主要从不通的理论视角、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影响因素 等三个方面对旅游决策进行了研究。 国外旅游决策理论研究的代表有期望效用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其中,计划行为理论被证明在旅游目的地选择的运用上是有效的。该理论由 Fishbein 和
5、AJzen (1975 )提出,是理性行为理论的继承,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意 识作用和可控制作用下,经过深思熟虑计划后的结果,包含了态度、主观规范、知 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等五个要素。对旅游决策基础模型的理论研究,最早 由 Clawson 和 Knetsch (1996)提出,对户外度假经历其存在的问题,用了户外娱乐 体验模型来描述,该模型涉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期待、到达现场、旅游活动及体验、 返回和回忆等几个阶段。 Van Raaij 和 Francken (1984)指出家庭成员对旅游者购 买旅游服务决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Woodisde 和 Lysonski (1989)指出在对旅游目
6、的地决策过程中,旅游者会根据自己的旅游偏好,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旅游地排在 前面,此外市场营销和个人因素也对旅游决策起着影响。 不同分析方法对旅游决策行为的研究主要有选择集合法和过程本体论方法等。 选择集合发是旅游者先确认一些旅游目的地,然后根据旅游偏好或家庭成员关系等 情况, 从中删除一些备选目的地, 缩小选择范围, 然后从中选择一个目的地。 Clive 和 Kevin ( 2009)指出旅游决策过程涉及到许多潜在的决定,是一个连续发生的复 杂的过程,许多选择基于当时的情况作出的判断,但没有人能预测未来的情况有没 有预期想象中那么好,知道亲身体验后刁知道决策的结果。 对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主要有对内外部因素的研究、旅游计划的特 点的研究和旅行经验的研究等。Stenli (1991)发现,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的旅游者 也会表现不同的旅游行为,外向型旅游者喜新奇好冒险,通常探险不为人知的新的 旅游地,而内向型旅游者则比较保守不爱冒险,喜欢一前往自己熟悉的地方。自 20 世纪 90 年代来,一些学者对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 Abraham Pizam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