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农村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 近年来,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内外学 者对于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问题也做了一定量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 期不在身边,在同伴交往方面缺少必要的引导与帮助, 经常出现不同类型的同伴 交往问题,如: 自卑、孤僻,对同伴交往恐惧;情绪不稳定,对同伴表现出敌意或 攻击行为;与某些同病相怜的同伴结成“小团体” 等。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来回顾 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分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性的 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解决方案及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留守儿童;同伴关系; 同伴交
2、往问题; 对策 留守儿童当前特指农村地区那些父母单方或者双方较长时间地外出就业,被 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或他人监管的儿童(肖富群,2009) 。开放后,农村劳动 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这使得很多孩子与父母分离留在了老家而成为留守儿童。 在对留守儿童的有关研究中,人际交往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适应问题。留守儿童的 人际交往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交往与师生交往而对已进入学校的留守儿童而言, 与他们交往最多的是同学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 发展有着特殊作用,也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交往个性与道德品质的形成 情感的 发展。心理的健康与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由于留守儿童 自身
3、的一些特点,加之缺乏正确的引导与鼓励,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因缺 乏社会技能而导致与同伴关系不良,出现不同程度的交往焦虑,这对儿童自我意 识的发展和健康心理的维护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分析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的类 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人际交往教育对策,对改善留守 儿童的人际交往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李鹏,2013) 。 1、 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现状及问题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现状及问题 唐林翔 (2008) 调查中发现, 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学生自卑心理很严重, 在面临交往障碍,缺少同伴帮助的情况下,对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厌学,对学 习失去兴趣,丧失已有的信心,降低学习要求,上
4、进心不强等。这又导致他们结 交不良朋友,惹是生非。由此可知,由交往障碍所引起的情绪如紧张、孤独等使 留守学生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影响了他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以至于影 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可否认,这也是导致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影响 因素。 孙晓军,周宗奎(2010)等人在研究中发现,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友谊冲 突或背叛, 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孤独感体验显著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 童和非留守儿童,但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间差异不显著;留守 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回归比较表明, 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显著低 于非留守儿童。 李鹏(2013)认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5、,亲子交往严重缺失,留守儿童对 同伴群体的依赖性应当更强。但同时由于缺乏与同伴交流的经验、技巧和父母的 帮助、指导,一旦他们在同伴交往中遇到自身无法应对的困惑、问题或挫折,并 且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全面、正确的引导,积累起来就可能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形成不同种类的较为严重的同伴交往问题。 2、 原因及分原因及分析析 一些学者认为留守儿童产生与人口流动因素有关。李金涛(2003)认为,留 守孩现象的产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大量的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 力向城市转移的结果。段成荣、杨舸、王莹(2005)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产 生的原因包括流入地学费太贵, 父母负担不起; 城市物价太高, 孩
6、子在外花费大; 父母没精力照顾孩子;父母流动性强,孩子没法就学等。孙蓓(2009)指出了这 么一点,她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这里笔者认为 她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笔者还是认为留守儿童问题是多方面的综合体所造成 的。 侯爱民(1999)认为,儿童同伴关系是成人人际关系的“实验室”,是一种 准人际关系。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主要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儿童的认知水 平和社会交往技能及儿童的品行特征等。 父母外出打工时间、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是影响留守儿童同伴交往焦虑的主要 因素。由此可见,父母因素成为留守儿童是否存在同伴交往焦虑或同伴交往焦虑 高低的首选因素。相对城市和农村非留守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交往,特 别是亲子交往的严重缺失是造成儿童多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 学研究也表明,亲子间的依恋关系是儿童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依恋的程度与性 质如何,影响儿童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看法。而亲子交往的过早中断,让儿童难 以与父母之间产生较强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继而进一步 影响儿童的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谢丹,2009)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