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推广发展历史文献综述 农业推广学的发展历史,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对农业推广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例 如,在英国、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农业推广被视为“咨询工作”,推广咨询人员在推 广对象需要做出决策时给予他们适当的之道与建议,让他们洞察到不同决策可能会出现的后 果,协助其完成相应的目标;在法国,农业推广强调知识的转化,具体就是指将农业的研究 成果作为知识,将其通俗化从而推广给普通民众,便于农业的发展。在我国,不同文献对农 业推广的表述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农业推广工作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同时 也进一步告诉我们:仅仅从若干务实经验当中推导农业推广的含义是不科学的,要理解现代 农业推
2、广的含义与功能,必须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历史和存在模式。 一般认为,自从有了农业,就有了农业推广。然而,与农业和农村生活相关的组织的 推广活动起始于 19 世纪中叶。1847-1851 年,爱尔兰马铃薯严重歉收导致饥荒。为此,根 据克拉伦登伯爵提议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农业指导机构,设置农业指导员进行巡回指导,这便 是欧洲农村推广工作的开端。后来于 19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人们在早已对农民进行过 技术指导及咨询服务的德国和法国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到 20 世纪初,欧洲的大多数国 家、北美洲以及许多热带地区都已建立起咨询和推广服务机构,其主要工作内容是面向农民 介绍较好的耕作制度和传授生产
3、技能。“农业推广”一词最先在美国得到广泛使用。1914 年美国国会通过合作推广服务的史密斯-利弗法,给“农业推广”赋予了新的意义,从 而也形成了美国从而也形成了美国赠地学院教学、科学试验和农农业推广三结合的机制。 在我国历史上,劝农课桑,历代都有记载,但多为提倡,而未切实推行。从事推广现 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直到 19 世纪后期的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才见萌牙。当时日本大量进 口我国棉花,而且国内纷纷设立机器纺纱厂,使棉花生产的商品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我国 原有的棉种为非洲棉和亚洲棉,其品质较差,不适于作为近代的机器纺织原料,亟须引进优 良的外国棉种。于是由张之洞于 1892 年请人在美国选择良种
4、,采购棉子,寄至湖北试种。 我们现在使用的“农业推广”一词是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的,当时许多大学的农科都学习美 国赠地学院模式,设立农业推广部。例如,金陵大学农林科于 1920 年成立棉作推广部,聘 请美国农业部的一位棉花专家进行指导,从事中棉育种和美棉驯化工作,开始推,“棉花良 种,还到各省宣讲农业改进方法,并于 1924 年正式成立推广部,以安徽和县乌江为据点, 推广爱字棉,很受农民欢迎,为后来在该地成立农业推广实验区打下了基础。可以说,20 世纪 20 年代译自美国英语“agricultural extension”的“农业推广”,标志着我国开始 进入现代农业推广的萌芽时期。 从
5、最近 50 年全世界的情况看,以科技为基础的推广工作也有很大的发展。一方面,推 广方法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沟通过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特别着重于研究如何根据 农民的需要及其面临的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向其提供有效的知识与信息,以诱导行为的自愿改 变和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在概念上及实际应用上不断地拓展范围,农业推广已日益超出 严格意义上农业的范围,进人了农村生活的领域,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生产技术性逐步向经济 性、社会性扩展。例如,家庭经济咨询活动在很多地区已成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可以说,当前在许多国家与地区,无论是一般性的还是专业性的推厂工作,都在针对 改善农村生活的各种需要,开展
6、信息传播、技术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农村发展综合咨询服务,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以农村中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居民、小型企事业单位甚至部分城镇居民 为服务对象,扩大业务范围。因此,对于“推厂”概念的理解,也从狭隘的“农业推广”延 伸为“农村咨询服务”。这说明,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素质以及农村社会生活发展水 平的提高,农民不再满足于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需要得到科技、市场、金 融、家政、法律、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因此,旱在 1964 年于巴黎举行的一次 国际农业会议上,人们就对农业推广作了如下的船释:推广工作可以称为咨询工作,可以解 释为非正规的教育,包括提供信息、帮助农民解决问题。198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行的 农业推广(第 2 版)一书中,也作了这样的解释:推广是一种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 (传播方面),并且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 育方面)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推广工作的目标是使人们能够利用这些技能、知识 和信息来提高生活质量。 农业推广模式在每个国家都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能不完全相 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