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贸易就业效应文献综述贸易就业效应文献综述 1.1.理论研究综述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对贸易就业效应的理论研究较早, 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角度研究所得 结论也不一致。 贸易就业效应理论有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的古典、 新古典贸易理论、 放宽就业充分假设的扩展理论、贸易乘数理论以及扩展的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1.11.1 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的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的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充分就业为前提,分析贸易的就业效应。在这一框 架下研究贸易就业效应的理论主要有单要素李嘉图模型、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 H-0 模型、三要素两商品 R-V 模型和 H-O 模型的短期形式。李
2、嘉图模型认为贸易 通过产出和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劳动要素价格。 新古典贸易理论 H-O 模型以要素 禀赋差异为基础, 认为贸易会产生收入分配效应。 新古典贸易体系包括 H-O 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由于充分就业的假设条件不符 合现实,该理论受到责难。 1.21.2 放宽就业充分假设的扩展理论放宽就业充分假设的扩展理论 古典、新古典贸易就业理论是建立在充分就业、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等 严格假设条件下,对现实的解释力随着新的经济形象的出现而逐渐减弱。因此, 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地对该理论进行修正和扩展,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 放宽 H-O 理论中要素禀赋不变假设,动
3、态分析要素禀赋变动对要素报酬的影响, 主要的理论有要素价格均等化条件下的要素禀赋变动莱布辛斯基定理、 特定 要素模型中的要素禀赋变动、 单要素无限商品李嘉图模型中的要素变动以及两要 素多商品条件下的小国要素变动。第二,放宽充分就业、完全竞争、信息对称的 假设,将 H-O-S 理论扩展为四类贸易与就业决定模型。 1.31.3 贸易乘数理论贸易乘数理论 与上文贸易就业效应理论不同, 贸易乘数理论从强调贸易通过对国内产业前 向后向联系对就业产生影响。 该理论是由马可鲁普和哈罗德在凯恩斯投资乘数理 论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该理论的核心涵义是一国国民收入增加是出口增加的 若干倍,从而对就业产生促进作用
4、。当一国出口时,出口产品部门收入增加,生 产资料需求旺盛,生产规模呈现扩大趋势,进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生产扩张,最后 增加就业,即出口带动就业。当一国进出口时,一方面进出产品替代国内产品就 业,另一方面进口产品部门收入减少,生产规模缩减,行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使 相关行业的劳动力投入需求减少,就业减少,即进口替代就业。 2 1.41.4 扩展的哈里斯扩展的哈里斯托罗达模型托罗达模型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从劳动力要素在两部门之间的流动角度研究贸易对就 业的影响。嘉定经济系统中存在两个部门:农业部门和制造业部门。两个部门只 有劳动力一种投入要素。如果一国的比较优势为农产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该 国会扩大农产
5、品的生产,出口农产品,进口制造品。由于国际市场的持续需求, 该国农产品价格提高,利润提高。此时,劳动力自发地会转移到农产品部门,增 加了就业。如果制造品为一国比较优势时,该国选择出口制造品进口农产品。制 造品相对价格上升,制造业实际工资不变则名义工资上升,吸引农业部门劳动力 转移到制造业部门。但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使该部门存在最低实际工资。最低实际 工资的存在使得劳动力需求的继续增加受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反而减 少。 2 2 实证研究综述实证研究综述 国外对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已经很成熟, 尤其是对发达国家贸易就业效 应的研究。 总的来说, 目前国外对贸易就业效应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视角
6、展开: 贸易总额的就业效应实证研究、特定贸易方式就业效应实证研究、贸易结构的结 业效应实证研究、 贸易就业效应劳动力异质性研究以及其他视角的贸易就业效应 实证研究。鉴于本文主题与文献搜索范围,接下来只对贸易总额的就业效应实证 研究与贸易结构的就业效应实证研究进行综述。 2.12.1 贸易总额的就业效应实证研究贸易总额的就业效应实证研究 贸易总额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的货币总和。研究文献中,贸 易总额的就业效应实证研究包括贸易总额的就业效应实证研究和进、 出口贸易就 业效应实证研究。目前,国外对贸易总额的就业效应存在三种观点:第一,贸易 增加就业;第二,贸易对就业存在一定负面作用;第三,贸易与就业关系不大; 第四,贸易对就业既有正作用也有负作用。支持第一类观点的有 Kozo Kiyota (2014) ,他通过对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的跨国别研究认为,总体而 言, 贸易的扩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支持第二类观点的有 kucera (2012) , 他采用里昂惕夫矩阵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