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5#25#楼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楼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1. 绪论 人们在购买住宅是,除了关注住宅的楼层,面积,平面布置等因素外,同时 也将注意力放在了住宅内设备上。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 个功能复杂,对卫生、安全和舒适性要求高的系统,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 的日常使用与维护至关重要。 1.11.1 给水系统基础知识给水系统基础知识 完善的建筑给水系统是能足够以充足的水量、 合格的水质和适当的水压向居 住建筑、公共建筑或工业企业建筑等各类建筑内部的生活、生产以及消防用水设 施供水的一整套构筑物(泵房、贮水池等)、设备(水泵、气压罐等)、管路系 统(引入管、干管、支管等)
2、及其附件(阀门、管道倒流防止器等)的总称。 1.1.11.1.1 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 建筑给水系统通常按其服务对象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 给水系统和水消防系统。 1. 生活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是为人们生活提供饮用、烹调、洗涤、盥洗、沐浴等用水的给 水系统。 根据供水用途的差异可进一步分为: 直饮水给水系统、 饮用水给水系统、 杂用水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除需要满足用水设施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外,还 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应水质标准。 2. 生产给水系统 生产给水系统是为产品制造、设备冷却、原料和成品洗涤等生产加工过程供 水的给水系统。由于采用的工艺流程不同,生产同
3、类产品的企业对水量、水压、 水质的要求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3. 水消防系统 水消防系统是向建筑内部以水作为灭火剂的消防设施供水的给水系统。 包括 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同时具备两种以上给水用途的建筑,应该根据用水对象对水质、水量、水压 的具体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采用独立设置的给水系统或共用给水系统。 共用给水系统有生产、生活共用给水系统,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生产、消 防共用给水系统,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系统。共用方式包括共用贮水池、 共用水泵、共用管路系统等。 1.1.21.1.2 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 1. 引入管 引入管是指将室外给水管引入
4、建筑物的管段, 它与进户管 (入户管) 有区别, 后者是指住宅内生活给水管道进入住户至水表的管段。对于居住小区而言,引入 管则是由市政管道引入至小区给水管网的管段。 2. 水表节点 安装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 水表用于计 量建筑物的用水量。 3. 管道系统 管道系统的作用是将由引入管引入建筑物内的水输送到各用水点, 根据安装 位置和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干管、立管、支管。 4. 给水附件 给水附件包括在给水系统中控制流量大小、限制流动方向、调节压力变化、 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类配水龙头、闸阀、止回阀、减压阀、安全阀、排气阀、 水锤消除器等。 5. 升压设备 升压设备
5、用于为给水系统提供适当的水压,常用的升压设备有水泵、气压给 水设备、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6. 贮水和水量调节构筑物 贮水池、水箱是给水系统中的贮水和水量调节构筑物,它们在系统中起流量 调节、贮存消防用水和事故备用水的作用,水箱还具有稳定水压的功能。 7. 消防和其他设备 建筑物内部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的规定设置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水质有特殊要求时需设深度处理设备。 1.2 建筑给水方式 给水方式是指建筑物内部给水系统的给水方案。 给水方式必须依据用户对水 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结合室外管网所能提供的水质、水量和水压的情况、卫 生器具及消防设备在建筑物内
6、的分布、用户对供水安全可靠性的要求等因素,经 技术经济比较或经综合评判来确定。 建筑内部给水方式选择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给水系统简单,管道长度短, 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 (2)应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直接供水,当室外管网水压不能满足建 筑物用水要求时,应考虑下面几层利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上面 数层采用加压供水; (3)供水应安全可靠、管理维修方便; (4)当两种及两种以上用水的水质接近时,应尽量采用共用给水系统; (5)生产给水系统应优先设置循环给水系统或重复利用给水系统; (6)生产、生活、消防给水系统中的管道、配件和附件所承受的水压, 均不得大于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工作压力; (7)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材料设备 性能、维修管理、建筑层数等条件,结合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合 理确定; (8)建筑物内部的生活给水系统,当卫生器具给水系统配件处的静水 压力超过规定时,宜采用减压措施。 常见给水方式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3,4: 1 .直接给水方式 建筑物内部只设有给水管道系统,不设增压及贮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