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留守儿童文献综述留守儿童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 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 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 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 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 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首先,在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薄弱而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形下,学校教 育无疑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对本来就步履维艰的农村学校教育而言,更是压上 了一块大石头。师资素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等许多方面的落后,已经使农村 教育与城市教育
2、明显分化。 对大量的留守子女如果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 爱,这部分学生势必要拉农村教育的后腿。而硬要承担这份责任,又会给农村教 育背上新的包袱。于是,不管不行,管又不能,左右为难,怎么办? 其次, 关于寄宿制建设的考虑。针对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缺失,其监护人难 以较好地履行监护责任的问题, 不少地区试图通过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的办法 进行解决,确实情况有些好转,然而在国家教育经费投资管理体制没有根本转变 和专项基金不到位的条件下,究竟有几所学校,几个地区能普遍性地实行留守儿 童的寄宿制?寄宿就要建宿舍,就要配备相应的生活老师,就要有相应的食堂等 设施,经费从哪儿来?恐怕大面积地推广是不行的。资
3、本就是要利润的,若不是 穷,谁出去打工?留守子女家庭短期内恐怕支撑不起这个市场。 最后,可以肯定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而留守儿童问题 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 转移的队伍只会扩大,不会缩小。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将是曲 折而艰辛的,农民工及其家庭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都能实现在城镇的定居。所 以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与孩子长期分居两地的情形在中国社会将会长期存在。 相 应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个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将来也将越来越成为 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综述:研究综述: 1 段
4、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 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 利用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 结构、 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 并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 家庭照料状况等。 所得研究结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2 张帆,刘琴.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 证医学杂志,2011,8 研究表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较多问 题;但也有少数对照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 差异。 不同性别、 年
5、龄以及父母外出情况的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差异。 3 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J.教育研 究,2009,(01). 我国城镇正规教育系统外占据主导地位的培优型教育补习活动维持和强化 了社会分层,扩大了城镇学生在获得基础教育资源上的不均衡水平,对实现基础 教育公平目标构成了挑战。面对挑战,政府应进一步实施均衡化的基础教育财政 政策,坚持公共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导向,缩小城镇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资 源上的不均等水平。 4 王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 兰州教育学 院学报. 2015(0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
6、涌入城市。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或者放在亲戚家寄 养,留守儿童随之出现。 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关爱,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教育问 题。 本文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出发, 分析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并提出解决之策。 5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 究,2004,(10):15-18+53.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由于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由于缺乏亲情导致的生活问 题,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社会方面的原 因,家庭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 步消除城乡差距,加大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力度,建立农村社区儿童教育和监护 体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 6 周福林,段成荣.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 人口学 刊,2006,(03):60-65.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对 2006 年以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 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