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旅游业面临着无限的发展与机遇,世界旅游业公 认未来几年内中国的旅游业将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我国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尽管相关 部门正在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服务设施,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国内旅游业发展 的需要。随着短线旅游的持续升温,中小型旅游城市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但是旅游业发 展状况的不平衡同样给这些中小型旅游城市带了负面影响。 许春晓在欠发达地区周末度假旅游初步研究中提到,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吃、 住、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旅游设施服务上投资较少,配套服务 设施不完善。景区内各种设施落后,存在着多种弊端。 为加快旅
2、游业的发展,我国采取了“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的政策。但是, 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旅游地区是否有足够的特色来吸引游客的到来。在客流量 充足的情况下,相关产业才能健康发展。不少地区盲目追求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直 接或者间接的破坏了当地的旅游资源,造成了客流量的流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地区 旅游产业衰落。 一个旅游城市能否吸引游客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政策和宣传的力度,重视旅游宣传是旅 游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而相关的保护和鼓励政策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关于 宣传方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法,但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地方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也要给予旅游产业充足的资金支持。 旅游
3、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旅游业便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表现出日趋重要的贡 献力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需求。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 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作为扩大就业重要渠道的旅游业,到2015年,就业规模将从目 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此外,旅游业还具有就业的“乘数效应”,据测算,旅游业 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中国旅游业在吸收剩余劳动力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加快货币回笼,增加有效供给。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的经济 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
4、,旅游业每收入l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旅游业的消 费乘数更大,国际上该乘数为7,即旅游者每消费l元钱,可以带动7元社会消费,而在中 国该乘数大约为5元。 (3)扩大交流,增加外汇收入。虽然今年上半年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全球甲型H1N1 流感蔓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入境旅游人数仍达6206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021万人次, 香港同胞3807万人次,澳门同胞1167万人次,台湾同胞211万人次。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 入(上半年)仍达到182亿美元。 (4)拉动区域经济,促进脱贫致富。我国贫困地区多处于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 中西部地区,这里虽然经济欠发达,但自然风景独特、民族文化多样、地方
5、特色浓郁,旅 游资源相当丰富。如四川省阿坝州就是例子。通过开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 经济,不仅可以加快地区脱贫致富,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缩小 地区间贫富差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经济在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二三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 体现在: (1)旅游需求不断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开花。入境旅游市场方面,我国入境旅游接 待人数稳步增长,2004年已突破1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节节攀升,2007年已达419.19亿 美元,相对于2002年,五年间翻了一番,而相对于1978年旅游业起步之时更是将近160倍
6、。 国内旅游方面,我国国内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活跃,到90年代走上快车道,21世 纪初更是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现在,国内旅游已发展成为广大城乡居民重要的消费领域 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达16.10亿人 次,相对于1997年的6.44亿人次已翻了近两倍,而国内旅游收入也达到7770.62亿元。出 境旅游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币购买力的不断上升,出境旅游也表现出发 展良好的势头。我国的出境旅游可谓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出境探亲游”到“公民自费出 国游”的发展过程。2007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次数已达4095.40万人次,是1997年817.54万 人次的5倍还多。 (2)旅游供给全面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基于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旅游业在 我国自1980年代初步发展开始已逐渐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除了旅游服务 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产品及旅游市场开发建设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景区已跳 出单纯游览观光的自然景致、历史古迹,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体验型、参与型享受;旅游产 品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