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题题 目目 物联网中的故障诊断基础问题研究 系系 部部 自动化系 专专 业业 自动化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号学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职称职称 副教授 毕设毕设地点地点 2012 年 3 月 1 日 1.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 1500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1物联网的由来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 1.1“智慧地球”战略的提出 2009 年 1 月 28 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 次“圆 桌会议
2、”,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 “智慧地球”这 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此概念 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 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 IBM 的这一构想极 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 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智慧地球”被美 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关 键战略。 1.1.1 IBM 真正的意图 推出各种“智慧”解决方案 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内容包括智慧能源系统、智慧 金融和保险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食品系统、智慧医疗保健系统等。在此 基础上,人 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及生活,达到“智慧” 状
3、态,极大地提高资源 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以应对经济危机、能源危机、 环境危机,从而打造一个“智慧的 地球”。 1.1.2 智慧的整体技术 它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各种感应技术嵌入各种物体并 不断数字化;人和数据与各种事物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 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1.2“感知中国”的提出 1.2.1 温家宝总理的期望 温总理于 2009 年 8 月 7 日,视察了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也提出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并形象地称为“感知中国”中心。 1.2.2 早一点谋划未来,列为国家战
4、略性新产业 温总理同时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特 别是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TD-SCDMA 技术相融合。 温家宝总理最近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2009 年 11 月 3 日),强调了“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 会贻误时机”。其中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 IP 时代 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1.2.3 建设“感知中国”中心 江苏省和无锡市正在制定 “感知中国” 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和产业规划, 力争通过 5 年的时间,建成引领
5、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实现产 值 500 亿元。 无锡建设的“感知中国”中心,将使无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传感信息 技术的创新 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从而带动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传 感产业的发展、应用和 技术上的创新,准备把无锡打造成一个传感网示范城市。 2从“互联”到“物联” 物联网最早于 1999 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 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 年 11 月 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 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 互联网 报告 2005:物联网”,正式提 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IB
6、M 提出智慧地球的同时也推进了物联网讨论的进一步深入。IBM 认为, IT 产业 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 IT 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 器嵌入和装备到各种物体中,实现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2.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实际上指的是在网络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人对人、人对物以及物对物的 互联互通,在方式上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面或面对点, 它们经由互联网、通过 适当的平台,可以获取相应的资讯或指令,或者是传递出相应的资讯或指令。物联网的 精髓,远远不仅是对物实现联接和操控。物联网通过技术手段的扩张,赋与网络新的含 义,实现人与物之间的相融与互动,甚至是交流与沟通。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中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 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探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 发展的政策措施。 2.2 中国物联网的发展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学科中, 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中科院早在 10 年 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组成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