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生毕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开题报告表 题题 目目 省县土地生产潜力分析 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小麦和玉米是县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是该县万左右人口的主要食 物来源,也是该县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 候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分析,并且采用生产潜力指数,将土地自然生产 潜力与该县现实生产力进行比较,找出对该县
2、土地生产力影响较大的因素,并且根 据所确定的因素制定提高该县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找出最大程度的实现生产潜 力的方法,以促进该县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2)2) 国内外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如果从德国化学家李比希(Liebig)1840年 发表的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中的应用 算起,已经有170年的历史。此后, 人们对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模型和方法。最早的是李比希 (Liebig) 1843年提出的最低因子限制法, 之后有里斯 (Lieth) 建立的迈阿密 (Miami) 模型、桑斯威特(Tho
3、rnthwaite)的桑斯威特模型等,这些都是从土壤因子、气候因 子等单因子研究土地生产力的典范,但是未能综合考虑环境气候因子的影响,计算 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尤其是估算小范围区域内的作物生产潜力。 之后慢慢发展到现在将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变化结合起来的情况。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由卡萨姆在Wageninge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适 宜大面积的作物生产力计算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它既具有一般综合模型的优点,又 较全面的考虑了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只是难以确定合适的参数和订正函数, 尤其是若不采用有实验依据的参数情况下,将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和精度。还有适用 于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种
4、生产力层次的应用的 “机制法” (又称逆向限制因子修正法) , 是根据实验资料获得的经验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计算较为容易,是在目前无 法建立机理性强的多因子复合模型情况下的一种替代性模型。 发展趋势: 1、 趋于动态研究:由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广泛应用及计算机的支持。 2、 趋于研究技术的现代化:如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将越 2 来越重要。 3、 趋于建立综合指标体系的研究:由单一的粮食研究扩展到油、水果、肉、 蛋、奶、水产品等。 3) 3)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1 郭秀锐,毛显强.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 15(6):705-71
5、1. 2刘哲民.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J.1997,3(1):43-48. 3 叶伟,赵善伦,孙静.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 理,2008,3(3):41-44. 4 岳晓燕,宋伶英.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 200 8,15(1):254-257. 5 张晶,王德岱.浅论土地承载力研究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23(1):157-158. 6 陈振明. 江西省永修县土地生产潜力初探J.江西化工,2008,2:67-69. 7 杨柳青青, 文倩, 霍金炜. 西洞庭湖区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 以湖南省安
6、乡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 37 (15) :7107-7109. 8 吴连海. 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中作物生产力估算方法评价J.1992,13 (1):26-27 9 王建勋,朱晓玲,庞新安,刘彬,李新国. 塔里木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 分析以塔里木河上游的阿克苏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气象,2006 ,27 (2) :76278. 10 陈署晃.土壤养分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2003,40 (6):328-331. 二、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二、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1)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根据光、温、水、土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依次计 3 算出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土地生产潜力并分析,并且采 用生产潜力指数,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与该县现实生产力进行比较,找出对该县土 地生产力影响较大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该县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内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