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4.212m 边缘传动球磨机总体及支撑装置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课题类型 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职称 课题来源 工程实际 1.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球磨机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它广泛应用于水泥,硅 酸盐制品,新型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化肥、黑有色金属选矿以及玻璃陶瓷等生 产行业,对各种矿石和其它可磨性物料进行干式或湿式粉磨。它利用研磨体(钢 球)的冲击和研磨,将颗粒物料变成粉状物料。在水泥行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 置。 在回转窑水泥厂中, 它与回转窑并驾齐驱, 是两大主机设备。 一条生产线
2、中, 一条回转窑起码要有两台(以油气为燃料)或三台磨机为之配套;如果采用二级 圈流粉磨系统,所用的球磨机那就更多了。在水泥厂中,每生产 1 吨水泥,需要 粉磨的各种物料就有 34 吨之多;在总电耗中,粉磨生料、熟料和原煤这三种物 料磨机的电耗约占 6570%;它们的生产成本占水泥总成本的 35%左右;这三种 磨机的钢铁消耗占钢铁总消耗的 55%以上。生料磨则是控制水泥质量最后也是最 关键的一环,在一定程度上,粉磨质量可以弥补熟料质量的缺欠,保证出厂水泥 的合格率。 磨机的支撑装置要承受整个回转部分、 研磨体和物料在运动过程中或静止状 态时的载荷。 磨机的轴承是决定安全生产、 维护简便和节省能量
3、的主要部件之一。 主轴承承担整个回转部分的重力 (研磨体和物料在运转过程中或静止状态时的载 荷) ,一般由轴瓦、轴承盖、轴承座、润滑及冷却系统所组成。2001 年 4 月 1 日,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的水泥新标准(GB175-1999) ,是促使我国水泥质量 上水平,实现我国水泥标准与 ISO 国际标准接轨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占我国水 泥企业的严峻挑战。 磨机支撑装置的工作有三大特点: (1)所承受的载荷较重,并且具有一定的振动; (2)中空轴的转速较低,一般中空轴的线速度在 1m/s 左右; (3)磨机的工作环境恶劣,灰尘很大。 所以,在设计磨机支撑装置时,不仅要考虑到磨机能够连续运转,
4、设法降低 中空轴与球面瓦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功耗,还要防止灰尘进入其中。 一般球磨机的主轴承支撑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 滚动轴承应用于小型 球磨机上是可以的,而大型磨机不采用滚动轴承的原因是其单件加工费用高,与 轴承配合部分加工精度要求也高,滚动轴承的安装维修较困难,并且滚动轴承的 使用寿命有限,且要求有过滤和冷却用的循环供油系统。因此,一般较大磨机不 采用这种轴承而采用滑动轴承。磨机的滑动轴承,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带中空 轴颈的主轴承和滑履轴承两种。 球磨机滑履轴承的支承方式是在进料端采用一组(两块)可移动的滑履轴承 支承,而出料端采用一组单侧固定式(一块托瓦为固定,另一块托瓦为移动式)
5、 的滑履轴承支承。 每组轴承的两块托瓦在与垂直方向呈 30 角的方向上支承球磨机的滑圈。每 个托瓦的下部都装有一对凸凹球体结构,凸球体坐落在凹球体的球窝内,两者之 间呈球面接触,以便球磨机由于微量弯曲在回转时可以自动调位,整体托瓦通过 凸凹球坐落在托辊上,从而可以在磨筒体热胀冷缩时,允许托瓦随磨机回转部分 作轴向移动。 出料端的滑履轴承中靠滑圈上行侧的一块托瓦的球体坐落在固定支座上, 以 保证球磨机传动一侧滑履轴承的固定。这种出料端采用的单侧固定,而进料端采 用可移动的滑履轴承的支承方式,保证了托瓦与滑圈之间的良好接触。托瓦体为 铸件,并浇铸一层轴承合金内衬。 磨机向大型发展,轴承载荷也越来越
6、大,另外烘干兼粉磨的磨机,其进料口 要大而且热气流温度又高,以往的主轴承就不适合,这样就产生了滑履轴承。滑 履支撑球磨机的特点是去掉了中空轴和主轴承, 以在筒体两端安装的滑环代替了 中空轴, 滑环与滑履底座内的滑动轴承之间采用油膜润滑, 取代了主轴承的功能。 筒体支撑点的距离缩短了,筒体的弯矩得到了减轻。大型球磨机采用主轴承支撑 时,联结了中空轴与筒体的螺栓受剪切力的作用,容易产生断裂现象,这是球磨 机安全运转的最大隐患。 改用滑履支撑后, 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 而且通过计算, 在刚度值允许的情况下, 减薄了筒体钢板的厚度, 相应降低了设备重量 10%左右 和制造成本。因此,本次设计采用滑履支撑装置。 滑履支撑与其他形式的支撑相比优点是: 1)支撑球磨机轮带的滑履可以有两个、三个或四个,因此其结构不仅完全 适应于中小型磨机,而且不受规格限制,还可以在特大型球磨机上使用。 2)采用滑履支撑结构,可取消大型磨机上易于磨损的中空轴和主轴承,运 转比较安全,并可以缩短磨机的长度,减少占地面积。 3)对于带烘干仓的球磨机,由于取消了中空轴,进料端的面积不受中空轴 的约束,因此,可以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