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学学 院 、 系院 、 系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系 专专 业业 : 自动化 论论 文文 题题 目目: 电梯群控系统调度策略的研究 指 导 教 师指 导 教 师 : 2012 年 3 月 13 日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1结合毕业论文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献 综述: 文文 献献 综综 述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及意义 电梯作为高层智能大厦主要垂直交通工具, 电梯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对建 筑的有效利用和性能发挥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提高服务质量和
2、服务效率,电梯的 群控技术由单台电梯的独立控制发展到多台电梯的协调控制,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管理, 亦即电梯群控。电梯群控系统 EGCS(Elevator Group Contorl System)是指将建筑物 中的多台电梯根据大楼的功能以及楼层人数分布情况组成梯群, 由微机控制系统统一管 理电梯群的召唤信号,根据系统设定的优化目标和建筑物中的实际交通情况,产生最优 派梯决策的控制系统 1。对于电梯群控系统的协调调度,要根据轿厢内的人数、上下方 向的停站次数、 层站以内轿厢内的呼梯信号以及轿厢所在位置等因素来分析客流的变化 情况,自动选择最适宜客流的情况的输送方式。应用电梯群控系统的服务性能,比如
3、缩 短响应时间、服务时间、降低系统运行能耗等 2。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2.1 国外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国外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早在 1949 年,纽约联合国大厦首次使用继电器逻辑组成的电梯群控系统称为“自 动方式选择系统” ,它通过在上行,下行高峰以及平峰、双向时选择运行命令来工作。 这是群控的最简单形式,称为方向预选控制,它适用于两台或者三台电梯组成的梯群, 每台电梯通过方向预选控制来操作。这种系统需要单一的厅层召唤系统,每个厅层设有 一个上行和下行按钮。控制系统有效地把建筑物内的电梯分开,以提供均匀服务并在指 定的停梯层停靠一台或者多台电梯。使用继电器接
4、触控制可以实现电梯的无司机运行, 但其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系统的顺序运行,运行效率低,维护也较复杂。 在简单的两台电梯组成的梯群中, 粗略的分区 3指两台电梯分别服务于交替的楼层。 可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将厅层召唤进行分区。静态分区时,一定数目的厅层组合在一 起构成一个区域;也可将相邻的上行厅层召唤安排到若干向上需求区域,相邻的下行厅 层召唤安排到若干独立的向下需求区域,由此定义方向区域。动态分区时,区域的数目 和每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取决于每个轿厢运行的瞬间状态、位置和方向。动态区域是 在正常的电梯运行期间定义的,按事先定义好的规则产生新的分区,并且是不断连续变 化的。分区控制缩短了电梯的单
5、台运行周期,运行效率有所提高。动态分区的算法比较 复杂,因此主要以静态分区法为主。近年来,动态分区法 4的研究受到了重视。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应用,1970 年以后,厅层呼叫分配系统开始发展起来。当一 个新的厅层呼叫产生时,选择一部合适的电梯来响应呼叫,该呼叫就分配给电梯了。这 就把群控系统和单台电梯控制系统简单的组合在一起了了, 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 服务质量。这种系统使用了集成电路,可以进行一些更加复杂的逻辑运算,但对于候梯 时间的计算却无法精确进行。厅层呼叫分配系统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十分流行,目前国内 的部分群控电梯使用这种系统。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群控系统开始使用计算机技
6、术。计算机的应用使人们可以利 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电梯交通系统的动态特性, 提高高层建筑物内交通系统的垂直 运输效率,充分发挥智能化大楼的综合功能。 1970 年,日立公司使用计算机开发出一种能学习的电梯系统 5。日历公司在统计特 性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预测控制系统 6,以解决下行高峰时乘客等待时间问题。同时退 出的 CIP/IC 系统可提供文字信号,应答在电梯厅层候梯的乘客的呼梯信号。计算机群 控系统使用等待时间预报控制,电梯到达各个楼层的时间预报精确性进一步提高,但其 使用的等周期运行方式不能令人满意,长时间候梯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976 年,三菱公司推出了 QS75 系统 7,使用呼叫分配的方法解决等周期中遇到 的问题,缩短了平均候梯时间。1979 年,东芝公司推出了 C-800 系统 8。可以随着住户 的人数变化而改变控制策略。同期,日立公司也推出了 CIP-系列,利用实时候梯时间的 直接预报进行厅层呼叫分配。带有计算机的群控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功能,能更准确地预 报电梯的运行状态,降低长时间等待的几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