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PS-RTK 在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摘 要:RTK( Real Time Kinematic, 实时动态)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坐标, 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 厘米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 GPS 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有着 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 键 字:GPS-RTK 地籍测量 定位精度 土地调查 引 言: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 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方法,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形式,形成集信 息获取、处理
2、、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通过 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 要。 GPS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于1994年全面建成, 具有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GPS具有全 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为权属界址点实地测量、新增图斑 和现状地物坐标补测、GIS的数据库管理、网络化成果存储管理以及相关单位部 门获取空间信息提供了全新的手段2,实现了坐标权属调查土地的地类、位置、 范围和面积等利用状况;准确地查清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
3、有权状况, 提高了外业调查的精度和进度, GPS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 前景。 一、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目的与工作方法 农村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准确地掌握每块土地的类别、面积、位置 及利用等真实情况, 采用最新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图件作为工作底图, 以土地权属、 土地利用现状为主要调查内容,采用国家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以信息技术和空 间技术为主要应用手段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 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同时,为新一轮的土地 GPS-RTK 在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2 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土地调查的流程及方法包括
4、:数据准备、影像判读、外业调查、外业检查、 内业数据处理、数据检查、数据入库。如图: 1.1 数据准备 主要包括工作底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县土地边界结合图表、一次详查权属 资料、变更调查野外记录表。工作底图为利用接收国家或省厅提供的DOM 正射 影像数据, 通过MAPGIS 影像转换功能转换为带有坐标信息的MSI格式的数据, 叠加权属界线后输出标准分幅大小的图纸。 土地权属界线由一次详查成果, 经转 换后得到。一次详查权属资料包括权属界线协议书、有关权属关系调整的文件资 料、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等。 1.2 外业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在进行实地调查之前,可以先对外 业调查底图
5、进行判读,为调查制定路线、明确重点。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 权,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属状 GPS-RTK 在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3 况的调查。 地类调查是对每块土地的地类、 位置、 范围等分布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地类调查包括线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零星地物调查、新增地物补测、调查底 图标绘及手簿填写。地类调查要求: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外业调查时应 实地逐图斑调查;权属界线应认定合法、位置准确、表示规范;图、数、实地三 者应一致,保证外业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外业调查进行中和结束后, 要 对调查成果进行多次检查, 发现错误及时改正1。 二、
6、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 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应用 RTK 技术进行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实时传输 给流动站,流动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观测到四颗卫星后,即可实时地求解 出厘米级的流动站动态位置。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地籍测量,能实时测定界址点并 能达到厘米级精度。将GPS测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IS系统,可及时地获得 精确的地籍图2。 2.1 GPS静态相对定位 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无需点间通视, 就能高精度地进行测定,还可以 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各等级控制点的坐标,不受常规的多个技术条件限制。同时, 随着RTK技术的出现, 地籍控制测量应用RTK技术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 控制点的坐标,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 便 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 2.2 GPS-RTK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细部测量是测定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 本情况,测绘1:500或1:1000的地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