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的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的影响 摘要: 乡村医生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服务。 随着改革的深入, 尤其是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 推开,村卫生室由“私营模式”向“公益模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 ,但对乡村医生的稳定与发展造成影响。现在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的强化 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 但造成了乡村医生工作量的增加、 实际收入待 遇的降低、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性的下降,在政策支持不到位、补助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工 作量增加与工资待遇降
2、低的矛盾加剧, 出现了乡村医生大量流失现象, 甚至到了无人可用的 局面,可以说以发展为影响乡村医生生产发展的“更本性问题” 。如何使这支队伍可持续地、 健康地发展下去一直是政府、 管理者和学者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乡村医生的前身 赤脚医生的产生、 发展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所产生 的影响, 试图针对问题探索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为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份薄 力。 关键词:乡村医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影响;赤脚医生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几千年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一直占大多数,直到今日,中国人口的大部分 仍生活在农村。据 2010 年统
3、计,全国总人口数为 133,474 万人(约 13.3 亿) ,其中农村人 口数为 71,258 万人(约 7.1 亿) ,占全国人口的 53.45,与埃及(57%)和尼日利亚(42%) 接近,而远高于美国(19%)和英国(10%)的乡村人口比例。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 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逐年增长, 据统计,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 出的比例从 1990 年的 3.25%上升至 2007 年的 6.25%。 按照工作地点的差异, 目前可将乡村医生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 一类是不在村卫生室工作
4、的个体乡村医生。据卫生部门统计,2008 年全国在村卫生室工作 的乡村医生共有 89.35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1.96 万人。调查中发现,当前 乡村医生大多处于半医半农状态, 以个体经营为主, 自负盈亏, 收入主要依靠药品加成收入。 据统计,全国乡村医生平均一年约有 76.71%的时间开展医疗业务,医疗业务年收入 8617 元,其中药品收入 6416 元,占医疗业务收入的比重 74.46%。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乡 村医生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福利待遇差等问题。从全国的状况来看, 目前年龄在 55 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 24.31%,工作年限在 20 年以上的占
5、 42.84%;获得执业 (助理) 医师的只有 11.96 万人, 仅占全国乡村医生总量的 13.4%; 乡村医生月收入低于 200 元以上的占 15.39%,全国仅有 2.54%的乡村医生有养老保险。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必要培训等原因,多数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偏低,知识更新难度较大,普遍存在对新型医 疗防疫和流行性疾病认识不足,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较低不强等问题。 同时乡村医生 普遍收入不高、地区差距较大、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对健康的需求逐年增长,中国农村医生问题突出,中国 广大农村有限的健康资源与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 如何
6、解决这个矛盾将是一个长期 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 一一乡村医生, 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承担重要任务。 乡村医生是 农村卫生技术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是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主力军, 是广大农民的健康保 护者, 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数量的多寡、 素质的高低、 提供卫生服务质量的优劣、 队伍的稳定性对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民的健康需求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进程有重要的影 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 对乡村医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支队伍如何继续发展 下去, 这对每个人都切身相关。 因此, 研究新农合制度下乡村医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论述了乡村医生的前身赤脚医生的产生、 发展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分析了我国乡村 医生的概况, 通过研究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乡村医生乡村医生提供卫生服务的人次数和服 务费用、提供转诊服务的人次数、提供出诊服务和使用药物的影响,对乡村医生今后的发展 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2.相关概念的界定相关概念的界定 赤脚医生:指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8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