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 的联系与交流日益密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一种 世界应用广泛的语言,在世界交流大舞台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性,熟练应用英语已 经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之一。 正是英语的重要性, 旋起了全国学英语热。 中国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未来,自古中国有句古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因此,幼儿英语学习在我国日益受到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以母语为基础,英语为特色的双语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能 力。合理的分配双语教育的比例,以习得为主、学得为辅的方法实施英语教学。 小班, 侧重于培养幼儿学习英语
2、的兴趣及听力, 激发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积极性; 中班着重培养幼儿正确发音,掌握常用单词,进行简单对话的能力;大班注重培 养幼儿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掌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最基本的英语 表达能力。通过学习,使幼儿掌握丰富的词汇和日常英语,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 文化的差异,感受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思想。 1 1 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 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文化奴役时期,从鸦片战争到 20 世纪 20 年代初。幼儿教育在 清末时开始有初步的发展,而且主要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第二个时期是中洋混杂时期,从 1922 年
3、到 1949 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新教 育,主要受欧美的影响,特别是美国影响占主位。中华民国时期,政府无暇发展幼 儿教育事业。所以官办幼稚园发展不大,民办幼稚园和外国人办的幼稚园较前有 明显的发展。 第三个时期是英语空乏时期,1949 至 1979 年改革开放前。这个时期,中国处 在历史的特殊时期,国内外各种情形都比较复杂。 一方面,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封 锁和破坏,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以苏联模式为自己的模式,各级 各类学校把俄语作为外语,英语教育受到极大的政治局限,所以幼儿英语教育作 为当时尚未得到重视的教育阶段,未能深入开展。 第四个时期是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改革开
4、放至今。在本时期里,中国 国力日益增强,英语不再是英美等国文化渗透的工具,也不再是英语国家的专利, 是世界人民共有交流工具,中国毫不例外地学习和使用这个工具与世界各国交往, 振兴中华。 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学前教育理论界对“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关注始于八十年代,但广泛地 探讨这一问题却是九十年代中后期。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关于 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探讨,表现为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赞成者 认为, 儿童早期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或最佳期, 幼儿学习英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反对者认为,幼儿学习英语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习负担,会将英文字母与汉语 拼音混为一团,
5、不利于幼儿到小学去学好汉语拼音。学前儿童说外语只能通过非 正规的习得方法而不能通过学习方法去获得,而目前国内缺乏习得的条件和环 境, “在我国,让年幼儿童学外语既不科学亦不经济” 。第二,关于幼儿园英语教 育的组织实施研究,具体表现在教育目标、教育效果和教育指导书等方面。 根据对所占有资料的分析,幼儿英语教学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教 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2.1关于幼儿英语教学目标的研究 语言的多元化倾向是多元文化社会的一个鲜明特征, 中国学前儿童的英语学 习应该在让幼儿学好母语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多元文化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 学习英语。在我国所谓的英语教学,包括英语在内的任何其
6、他语言及其教学,在 通常情况下都应成为 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即把英语(教学) 作为外语(教学)。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提法不够准确,恰当的提法应是幼儿园英语 教学(雷秋云,2003)。陈颖(1999)将幼儿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四个方面:第一,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培养幼几幼儿初 步的英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第三,培养幼儿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第四,帮助 幼儿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一些粗浅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知识 2.2关于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国内研究表明(高敬,2004),幼儿英语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把英 语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外语教学课程的教学式模式,另一种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教 育媒介、工具来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或半日活动的浸入式教学模式。黄渊柏和张文 兰则认为幼儿英语教学共有六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学科英语教学模式;第二种 是“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第三种是以主题活动课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第四种 是全新的“多媒体互动英语”教学模式;第五种是浸入式整合性课程模式;第六 种是交际法教学模式。 在这些教学模式